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自从拙文《历史唯物论的逻辑起点》(载《哲学研究》1980年第8期)发表以来,陆续见到一些研究劳动问题的文章,这启发我思考了这样的问题:对于在我看来是历史唯物论的逻辑起点的劳动概念,到底应该怎样规定?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劳动概念同政治经济学对劳动的研究有什么不同?这个方法论问题不搞清楚,就容易生出不少是非来。而这样一个抽象的问题却愈益显出了现实的意义。我们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就包括劳动体制的改革;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也包括劳动管理。对劳动的研究是哲学对当前实践特别是改革实践发挥方法论职能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由于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人向社会提供的只是自己的劳动;由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发生着空前的重大变化,这就使对劳动的哲学研究,更显出了对于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我想对劳动概念再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2.
扩展社会发展研究的宏观背景景天魁我们召开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是推动对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推动对全球化问题的研究,把对中国问题的研究置于对世界总格局研究的框架内,建立和扩展社会发展研究的宏观背景。研究中国社会发展,要注重研究现实、注重研究历史,这当然...  相似文献   
13.
从方法论角度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体化是自然科学本身的一体化过程的继续和在更高水平上的发展。从科学概念和范畴工具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趋向统一的形式有:(1) 一些不是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些同志没有认真注意马克思的异化观与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的原则界限,认为异化在马克思那里仍然是一个抽象普遍的、永恒的概念,由此得出社会主义社会也必然产生异化并且必然充斥着异化现象的结论。 持上述观点的同志立论的根据大致有以下几种,我们认为这些论据是站不住的。  相似文献   
15.
一、稳定不是固定不动,社会系统的稳定性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相对协调的、可控的状态甲:现在大家都在讲稳定。但是“稳定”或者说“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在不同学科中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在日常用语中,社会稳定是相对于社会动荡而言的,这个理解包含了较多的政治上的含义,它有较强的价值选择性,并且往往仅以某些具体现象是否出现为判据。在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论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总体上把握历史唯物论逻辑结构的必要性 历史唯物论的体系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是很自然的,也是这门科学发展的必然。 历史唯物论不应该是几个范畴和原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各范畴、原理之间有着必然的有机联系的严密结构。每个范畴都是这个科学认识之网上的纽结,这些纽结不是杂乱的,而是顺序的。这种范畴的系列是作为一门成熟的科学所应有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