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正确确定人在怎样变化、向什么方向变化,在某一社会形态范围内,人的本质力量发挥到什么程度,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造就什么样的人,就必须全面研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相互关系。在这方面应特别注意居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社会的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固有的个人活  相似文献   
82.
1978年3月《和平和社会主义》杂志编辑部与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在捷克斯洛伐克利贝雷茨共同组织了“辩证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的国际讨论会(为纪念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发表70周年)。参加这次会的有来自欧洲十个国家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以及《和平和社会主义》杂志的代表。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И.Т.弗罗洛夫宣布开会,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副院长ЗД·斯尼季尔院士以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主席团名义致欢迎词。  相似文献   
83.
定慧所得…     
先说念头。《百法直解》云:“于过去曾习之境,令心明审记忆不忘,而为体性。定之所依,而为业用。” 是在说明我们所学习过的事物,经历过的境界,在心识中有深刻印象,清楚不忘称为“念”。“念”也有好坏,例如听闻佛法心生正念,听闻邪法则心生妄念。全心全意念佛,心无旁骛,虽欲起妄,力不暇及,如此念佛功夫,谓之“弥陀大定”皆由正念收摄心神而生。 “念”的种类有:观念、口念、心念。粱观念,即观想佛体、佛法等;衾口念,即以口称佛之名号,又作称名念佛;袃心念,为口念之对称,即以心想念佛菩萨  相似文献   
84.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佛教诞生至形成三大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教派的佛教信众所使用的佛教语言极其繁复,绝难辨析。但只有佛教音乐可以与佛教雕塑语言、佛教绘画语言一样成为世界佛教大家庭的共同语言,为各国佛教徒所理解、接受与赞叹。  相似文献   
85.
一、善的定义 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得饶益,故为善。  相似文献   
86.
学佛能使人身心健康愉悦,获得许多的欢喜心,那么一个佛教徒如何拥有和获得快乐呢?下面我们将从《法华经》的"四安乐行"依次讲解。一、四安乐行下面讲"安乐行品"中的"四安乐行"。众生在火宅中、在天灾人祸中、在  相似文献   
87.
2007年8月26日至31日,应斯里兰卡佛牙寺的邀请,以中国佛教协会一诚会长为团长、祜巴龙庄·勐副会长为副团长、张琳副秘书长为秘书长、中国佛学院传印副院长、北京灵光寺常藏方丈等为团员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9人,赴斯里兰卡参加康提佛牙节。期间,受到了斯里兰卡总统和总理的亲切会见;斯里兰卡佛教界还专门为一诚会长颁发了“弘法旗帜奖”和“弘法功勋奖”。  相似文献   
88.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六月初从台湾参访归来后,感慨良多。海峡两岸佛教界虽然法乳一脉,同宗同心,形式上却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89.
化解的力量     
敌视父亲20多年的女儿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痛哭不止。有人问她:"你是不是还很恨父亲呢?"她回答说:"我早就恨累了啊!"人生在世,就是被许多爱恨情仇紧紧束缚。人生要求得解脱,必须懂得自我化解。那么,人生要化解什么呢?一、化解危机。所谓"人在家中坐,危机四面来",人生哪个地方没危机呢?把房屋建得坚固一点,就不怕龙卷风;住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就有邻居可以守望相助。依此类推,凡是会造成危机的人、事、时、地、物,都要事先防范,才能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90.
老法师这篇短文写得苦口婆心、痛心疾首、振聋发聩!佛教界太需要这样敢于站出来说话的老修行了!现今混进佛教的魔子魔孙正在坏我佛教,我们需要照妖镜,需要火眼金睛,良善佛子当以戒为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