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信仰和平     
作者一开始就说,害怕战争的不可避免,乃是对和平缺乏信心。在第一节中,作者论证说,尽管历史、道德和科学证明,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这都不是理由。归根到底,这是没有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考虑人这一特殊的结构。人不象动物那样沿着各自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分散,而是不论民族和国家都在向统一意识的高等有机体发展。因此,人们必须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要生存,就应当互相排挤。这种错误的思想长期以来滋长着社会内部的斗争。人没有必要互相排挤,只有统一。所以,并不是战争的调子在扩大,而纯粹是思潮的矛盾。在第二节中,作者又说,从人类社会的结构来说,和平也总会有一天要到来的。因为首先地理、伦理、经济和物质等不可抗拒的力量,使人类群众永不过分地控制自己;其次,由于人们伟大的合作和自我牺牲,使人类出现着稳固的关系。所以,与其说人类将整个地停止组织和统一,无宁说地球将停止转动。作者在第三节中说,要人世和平,大家必须互相让步。对于这一点,大家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做起来是紧张的,但必须这样做。因此,从生物学上说,真正的和平,既不是战争的中止,也不是战争的反面,而是战争的一种自然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82.
讀了馮友兰先生最近发表的文章,觉得有一个問题必须提出来加以討論,这就是无产阶級是不是也要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形式的問题。馮友兰先生认为: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乃是“历史发展中各个统治阶級的思想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旣然无产阶级也是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級”,旣然无产阶級在革命胜利后也要建立自己的“阶級的統治”,那末,无产阶級也要“把自己的特殊利益說成是各阶级的普遍利益,把‘普遍的东西’說成是统治的东西”。也就是說,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到了“阶級的統治”(包括无产阶級专政)完全消灭的时候,上述  相似文献   
83.
中国古代哲学的主题和本质是什么?如何恰如其分地阐释和说明它?前人已经见仁见智,为我们作了许多富有成果的探索。然而,笔者认为,根据马克思的对象化理论,从人与世界整体性关系出发,将为中国古代哲学主题的重新审视和系统分析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4.
对于孙子及其兵法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成为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各个领域共同的热点课题。然而,全面、系统地评述孙子及其兵法的专著却不多见。最近读到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杨善群先生的新著《孙子评传》不觉耳目为之一新。《孙子评传》评述的是孙武、孙膑和司马穰苴的生平事  相似文献   
85.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宗教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宗教界对这些机遇与挑战又是如何思考与应对的?一句话,就是中国宗教的未来走向如何?这是令每一位关心中国宗教未来的人士深感兴趣的话题。本期,我们约请了五大宗教的代表性人士,就这一问题发表他们的思考和见解。相信这些见解会带给读者有益的信息与启示。  相似文献   
86.
论条件     
“条件”作为哲学范畴,在哲学文献或教科书中只是有提及而没得到展开论述。然而,“条件”的本质、类别及其在丰富哲学理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是客观存在而不可忽视的。本文试图对“条件”范畴作比较系统的专门探析。一、条件的含义什么是条件?相关资料显示,在论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特性时涉及到“条件”范畴。其中对“条件”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参见:(1)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81年…  相似文献   
87.
88.
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给西医埋下了心身分离的伏笔,而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则是彻底地将人的心身割裂了.伴随着列强对近代中国的殖民征服,西医嫁接在了具有深厚实用传统的中国.这不但造就了医者的工具化,更是熏染了患者.医患实用对实用的碰撞,建构了医者的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89.
方子玉 《管子学刊》2012,(4):127-128
2012年11月2日至4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石泉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第二届石泉鬼谷子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在陕西省石泉县召开,来自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南、山西、安徽、河南、辽宁、青海、四川、广东、浙江、陕西等省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40余篇。与会者就以下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90.
消费方式生态化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消费方式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对消费方式的要求,其价值诉求是要实现消费的经济合理性、生态合理性与伦理合理性,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型消费方式。为此,要变革消费主义张扬的过度消费与短缺消费、非生态消费、奢靡消费与低俗消费等反伦理、反生态的消费方式,使消费方式"合度"、"合宜"、"合道",大力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和文明消费。只有生态化的消费方式才是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