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18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行方 《佛教文化》1994,(4):24-25
用“历尽劫波”这个本来出自于佛教的词汇,来形容近现代中国佛教所走过的历程,可能再也贴切不过了。1990年深秋时节,中国佛教界一位众望所归的领导人从北京出发,前往南中国考察佛教现状。此时佛教界早已结束十年浩劫,并且经历了又一番十年生聚、元气恢复的发展变化。这位几乎与我们的世纪同龄、为中国佛教事业倾注了大半生心血的老人,来到众多的著名寺庙和僧俗群众中间,深入细致地考察访问,心中感慨万千。回到北京,他在中国佛教协会发表了长篇谈话。其中,特别提到了本文主人公学诚法师和他所主持的福建莆田广化寺——  相似文献   
12.
方子玉 《管子学刊》2012,(1):123-126
葛志毅先生的新著《谭史斋论稿五编》作为《金景芳师传学者文库》之一种,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9月出版发行.葛志毅先生在中国古代学术文化领域笔耕不辍,屡有建树,成果斐然.该书是作者近几年研究成果的汇集,其内容主要围绕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考证诠论.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论断观点.  相似文献   
13.
评“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当今有所谓“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之争,“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节略语,流行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张之洞被认为是“最乐道之”的著名代表人物。这种观念一百多年流行不绝,至今仍支配着海峡两岸不少中国人的思想。“西体中用”的积极主张者是李泽厚。他提出此论的目的,据说是为了同“中体西用”论和“全盘西化”论刺激性地相对立。  相似文献   
14.
常保瑞  方建东 《心理科学》2018,(6):1477-1483
已有研究表明"欲言又止"的情绪表达矛盾会对个体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然而,与鼓励"一吐为快"的美国文化不同,中国文化本来就推崇"喜怒不形于色"。那么,文化会改变"欲言又止"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吗?本研究通过对来自美国(鼓励情绪表达的文化)的549份问卷与来自中国(抑制情绪表达的文化)的509份问卷的对比分析,检验了抑制或鼓励情绪表达的文化规范在情绪表达矛盾与心理症状的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具体而言,情绪表达矛盾导致心理症状增加和社会限制增加的结果既出现在鼓励情绪表达的美国文化中,也出现在抑制情绪表达的中国文化中。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一步表明,文化规范调节了情绪表达矛盾与社会限制之间的关系——在美中文化中,情绪表达矛盾因个体感知到较高的社会限制而增加了心理症状。最后,文章讨论了该研究对情绪表达矛盾研究以及文化规范研究的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种方 《孔子研究》2020,(2):109-117
"束帛聘贤说"是经学家对《周易》贲卦六五爻辞之"贲于丘园,束帛戋戋"的一种普遍理解,目前可见最早抱有一定束帛聘贤说倾向、并能确定时代的经学家为荀爽。在他之前,还有一部存在时代争议的《易林》,其中虽然提到束帛聘贤,但并不以之为贲卦六五爻辞的解释。明确论述了"束帛聘贤说"的学者则为王肃。但有证据表明,在荀爽之前束帛聘贤说已经产生。对比先秦及汉初典籍对束帛用法的记录,可知束帛聘贤并不符合先秦的礼制,束帛聘贤的行为直到汉初才有文献记录。因此可以说,在束帛聘贤的做法产生之后,汉代经学家们受到时代的影响,才开始用束帛聘贤说来解经,束帛聘贤的观念也因此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6.
关于哲学史方法论的讨论,有必要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因为,把古人现代化的倾向,不仅存在于《周易》研究中,而且也存在于孔子和其他古代思想家的研究中;把古人现代化的表现,不仅有人把古人马克思主义化,而且还有人把古人资产阶级化。这些人的主观愿望可能不同,但其客观效果别无二致,他们所运用的方法在实质上也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人是一种承担着有死性的存在物,一切从人出发并为了人的事业都必须在"人固有一死"的背景中进行。首先阐述了死亡对于医学的背景意义:死亡是人类面临的客观的、必要的限制,关于死亡的立场对于医学具有源始性与优先性,最后从三个方面揭示了当代医学对于死亡的立场:遗忘。  相似文献   
18.
4医学的返魅:回归生活世界身体是一种文化与社会构成,正如《第二媒介》的作者马克·波斯特[12]所言,身体总是已经从文化角度被铭写,从来就不是一个无须介入(mediation)就能被(科学的)理性主体所获得的自然的客体。一个人当前的生存实践是他的一切过去和未来的东西的结晶和聚集点,  相似文献   
19.
自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句容市道协组织茅山道院全体道职人员认真学习了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开幕式上的报告。市道协杨世华副会长就学习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的精神作了发言,他说:江泽民同志的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与时俱进,通篇贯穿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是闪烁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思想光辉的又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政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曾预言,艺术最终转向哲学.建筑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的物质、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