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1篇
  2740篇
  2023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6篇
  1978年   14篇
  1965年   23篇
  1964年   13篇
  1963年   13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53篇
  1957年   32篇
  1956年   28篇
  1955年   32篇
  1954年   36篇
  1953年   35篇
  1952年   29篇
  1951年   27篇
  1950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41.
本文原系作者(W.Heisenberg,1901—,著名物理学家,现任西德慕尼黑的普朗克物理研究所所长)受慕尼黑巴伐利亚艺术科学院的邀请而发表的一篇演讲,后来刊于西德《总汇》杂志(《Universitas》英文版)1965年第3期。这里译出的是该文全文。一、作者在本文中大力宣扬他的物理学的唯心主义。他否认基本粒子的客观实在性,他认为这是“对真实事实的一种过分粗糙的简单化”。半个世纪以前,列宁就曾嘲笑那些物理学的唯心主义者,他们叫嚷说,物质消灭了,只剩下一些方程式了。现在海森堡用差不多同样的口吻说,很难认为基本粒子“存在于时间空间中”,它们已经“消失到某一门数学的那种透明的明晰性之中”。坂田昌一在“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一文里对海森堡的这种观点就作了这样的评述:“他认为由于宇宙方程式的发现就求得了万物的最终的形式因。”巴克莱在二百五十多年前曾说,“我完全不能理解,怎么能撇开人的感知来谈物的绝对存在呢?存在就是被感知。”现在海森堡则借用现代物理学的一些术语表达了差不多完全相同的思想。他说,“对于最小的物质构成成分来说,每一次观察的过程都产生巨大的干扰,我们不再可以独立于观察过程去谈论粒子的活动”;“我们所能探讨的只不过是这样一些过程,这些过程仅当我们通过粒子和其他物理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去考察粒子的活动时才发生”;结果是,“自然律……已不再涉及基本粒子本身,而只涉及我们对基本粒子的认识。”此外作者还认为心与物已融合为一。他说,“把世界划分为主体与客体、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身体与灵魂……终于不再适宜并导致种种困难”,“这个古老的划分已不再适合于作为洞察现代自然科学的出发点。”他的这段话和阿芬那密斯的“我们的自我和环境的不可分割的同格”这句话,又是何等的相似!总之,海森堡的自然观其实并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不过是“巴克莱主义”和“马赫主义”的披了现代物理学外衣的新的翻版罢了。二、作者认为,世界危机的根源乃在于技术发展得太快。他十分荒谬地把世界上的“许多困难”归因于“过去五十年内技术的……异常迅速的扩展”。他悲观地说,今天,“技术的发展不再意味着前进了”。为了论证他的观点,作者还引证了庄子《天地篇》中的一段活。他认为庄子所说的因使用机器而造成的“神生不定”,乃是对现代人的状态的“最恰当的描写”。作者又十分悲观地说,要克服“神生不定”而达到“人的确定性”,所走的道路“将是漫长而艰苦的”,“而且我们不知道在路途上我们可能必须经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相似文献   
42.
这篇文章是评介萨特尔的《辩证理性批判》的。作者比较了《存在和虚无》和《辩证理性批判》的同异,说萨特尔受了工人阶级的“不自觉的影响”,他的“立场改变”了,过去是“用现象学方法来描述人的存在的特征”,现在则是“用辩证方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构”来探讨“人的处境”。作者介绍了这本著作的人本学和“辩证方法”,解释了萨特尔的若干基本概念,如自在与自为、内在与外在、内在化与外在化、有机实践与总体化、肯定与否定、主观与客观、被动的主动性与主动的被动性、自由与必然等等。  相似文献   
43.
本文为作者1961年10月在美国心理学会21分组作的主席报告,文中回顾了美国一些心理学工作者在水星计划中所作的研究工作并瞻望了宇宙飞行未来可能向心理学提出的研究课题。文章前部所述是一些已成过去的研究的概况,后部是作者的一些设想,仅供有兴趣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44.
作为现代非经典逻辑分支的时间逻辑,是判断的一个公理化逻辑理论,这些判断是用命题表达的,而这些命题的真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时间逻辑的产生和形成是逻辑学发展的一个具体典范,它以新的方式丰富了逻辑学。这一对认识的理论方法的创新,是在概括总结全部科学成果和认识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按照列宁的说法,逻辑是“各种科学的经验的总结”。人类社会在探索、实践和革命性地改造周围世界及自身中,从逻辑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45.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中国佛教协会是全国各民族、各教派佛教徒共同的爱国组织,是团结、进步的组织。中国佛教协会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维护信徒的合法权益,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开展同各国佛教界人士的友好交往,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佛教界人士同信仰其他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同呼吸共命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6.
重建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我们过多地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的教育使一些人错误地认为人们只有权利而不必尽义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代人的一个代言人曾经提出一种新的、来自责任方面的自由,这种自由是指,人  相似文献   
47.
An operant model of foraging was studied. Rats searched for food by pressing on the left lever, the patch, which provided one, two, or eight reinforcers before extinction (i.e., zero reinforcers). Obtaining each reinforcer lowered the probability of receiving another reinforcer, simulating patch depletion. Rats traveled to another patch by pressing the right lever, which restored reinforcer availability to the left lever. Travel requirement changed by varying the probability of reset for presses on the right lever; in one condition, additional locomotion was required. That is, rats ran 260 cm from the left to the right lever, made one response on the right lever, and ran back to a fresh patch on the left lever. Another condition added three hurdles to the 260-cm path. The lever-pressing and simple locomotion conditions generated equivalent travel times. Adding the hurdles produced longer times in patches than did the lever-pressing and simple locomotion requirements. The results contradict some models of optimal foraging but are in keeping with McNair's (1982) optimal giving-up time model and add to the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that different environments may produce different foraging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48.
试答无法回答的问题让·多尔梅松著萧俊明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年在巴黎以“我们不知道什么?”为主题召开了第一届哲学座谈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第欧根尼》第169期刊登了一些与会者的论文。第二届会议于1996年3月27—30日召开,讨论的问题如同前一届一样...  相似文献   
49.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there is a role for behavior-analytic techniques in the area of farm animal welfare and provides examples of the kinds of work that can be done. Behavior-analytic procedures, specifically those used in the study of psychophysics, preference, and demand, can provide answers to three questions people concerned with the welfare of farm animals are likely to ask: What can the animals detect? What do they like and dislike? What will they work to attain or preserve? Such information certainly is necessary for making reasonable decisions about animal welfare, although it is not sufficient in and of itself.  相似文献   
50.
Six hens were exposed to several concurrent (second-order) variable-interval schedules in which the response requirements on the alternatives were varied. The response requirements were one key peck versus five key pecks, one key peck versus one door push, and five key pecks versus one door push. Response- and time-allocation ratios undermatched the obtained reinforcement ratios but were well described by the generalized matching law. Time and response bias estimates from two pairs of response requirements were used to predict bias in the third pairing. The predicted values were close to those obtained; this result supports the notion that both numerically and topographically different responses act as constant sources of bias within the generalized matching la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sponse and time biases could be accounted for by the different times needed to complete each response requirement.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door push is a useful operant for research with domestic h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