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18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4篇
  1965年   23篇
  1964年   13篇
  1963年   13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53篇
  1957年   32篇
  1956年   28篇
  1955年   32篇
  1954年   36篇
  1953年   35篇
  1952年   29篇
  1951年   27篇
  1950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欧美越来越多的发展学者正把注意力转到青春期的过渡上来,这一术语的意思是在生命的第二个十年内,个体组织生物、行为和社会事件经验的过渡,过去有不少关于小学儿童和十几岁孩子的研究,但文献上都没有集中论述连接两个阶段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2.
人们可以轻易地测出高度,但智力却没有这样简单.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具有多重智力,而不是简单的一种智力.总的来讲,我已区分了七种形式的智力.在现代社会得到高度评价的两种智力是语言和逻辑数理(Logical-mathematic)能力.当人们认为某人聪明时,往往是指这两种能力.因为个体有了语言和逻辑数理能力,就能在那些所谓测量智力的测验上获得好分数.  相似文献   
23.
人类的错误为研究人类智能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对于记忆的研究多是建立在遗忘的基础上,对知觉的研究常常基于识别力衰退,对于语言和思维的研究已经揭示了失言。关于人类错误的研究格外重要,因为它表明了人类智力的某些局限,它时常暴露出隐藏在人们行为之下的规律和机制,它常常提示出可以改善人们表现的方式。错觉是一种特殊的错误,它特别令人困惑,因为人们造成的这种错误始终具有迷惑力,甚至当人们已彻底认识到这是一种错误时亦然。例如,我们会感到在图1中右边的线  相似文献   
24.
1.斯大林个人扭曲了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斯大林主义”,是苏联官方理论家从不使用的一个术语。而且,它一般也并没有被人们广泛地当作马克思-列宁主义来运用。有时候,斯大林主义被误解为是马列主义的一种扩大或发展。实际上,斯大林主义倒可以看作是从马列主义中派生出来并且背离了马列主义的,它(直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  相似文献   
25.
用系统论方法研究民族心理,把民族心理看作一个结构——系统,首先应该搞清楚这个结构——系统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是怎样排列的?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如何?实际上,这都是有紧密联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论萨特尔     
如果说,海德格尔是胡塞尔的追随者;那么可以说,萨特尔是海德格尔的追随者;如果说,海德格尔按照胡塞尔否定了的方向发展了现象学,那么萨特尔则是遵循着被海德格尔所摒弃的方法发展了至关重要的本体论学说。尽管海德格尔和萨特尔二人具有同样的现象学倾向,尽管他们都认为人处于一种衰落境况之中,但是,他们的理论动机却有着深刻的差别,并且他们的经历也很不相同。首先,萨特尔似乎对所谓浪漫主义的“存在的情感”不大感兴趣,而海德格尔却深受那种情感的影响。在萨特尔看来,存在既不向我们自动显露  相似文献   
27.
引言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已遍及全球。大多数西方国家如美、英、法,习惯饮用咖啡;大多数东方国家如中、印、日,习惯用茶。还有一些国家喜欢饮含少量咖啡因的可可,“瓜拉那”等。据估计每年世界咖啡消费量已超过400万吨(Rokeitson,1978)。茶在中国的消费,也从1965年的43000吨,上升至1976年的139000吨(“中国经济年鉴”,1981)。为什么全世界范围内这样普遍地饮用咖啡和茶呢?原因是这些饮料中的咖啡因能提神解劳,提高感觉敏锐度和反应速度,使思路畅通,延长智力劳动的时间。如Nash(1962)的研究表明,咖啡因有助于成对联想学习,听觉材料的及时回忆,以及完成不完整的句子。但是近年来人们发现,咖啡因对人体有有害的作用。摄入咖啡因后,其中的甲基黄嘌呤  相似文献   
28.
Silberberg and Ziriax (1985) report that a modification of Vaughan's (1981) procedure produces results inconsistent with melioration (the position advocated by Vaughan) but consistent with a process they term molecular maximizing. Here it is argued that the theory of molecular maximization is not sufficiently unambiguous that researchers other than the developers can test its predictions, and that in any case none of the data presented by Silberberg and Ziriax are both clearly consistent with molecular maximization and inconsistent with melioration.  相似文献   
29.
Two persons responded in the same session in separate cubicles, but under a single schedule of reinforcement. Each time reinforcement was programmed, only the first response to occur, that is, the response of only one of the subjects, was reinforced. “Competitive” behavior that developed under these conditions was examined in three experiments. In Experiment 1 subjects responded under fixed-interval (FI) 30-s, 60-s, and 90-s schedules of reinforcement. Under the competition condition, relative to baseline conditions, the response rates were higher and the pattern was “break-and-run.” In Experiment 2, subjects were exposed first to a conventional FI schedule and then to an FI competition schedule. Next, they were trained to respond under either a differential-reinforcement-of-low-rate (DRL) or fixed-ratio (FR) schedule, and finally, the initial FI competition condition was reinstated. In this second exposure to the FI competition procedure, DRL subjects responded at lower rates than were emitted during the initial exposure to that condition and FR subjects responded at higher rates. For all subjects, however, responding gradually returned to the break-and-run pattern that had occurred during the first FI competition condition. Experiment 3 assessed potential variables contributing to the effects of the competitive FI contingencies during Experiments 1 and 2. Subjects were exposed to FI schedules where (a) probability of reinforcement at completion of each fixed interval was varied, or (b) a limited hold was in effect for reinforcement. Only under the limited hold was responding similar to that observed in previous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30.
目的、意向和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个意向性目标搜寻的计算机模型,它有两个部分,静态部分包括一个目标表征和到达这个目标的程序。动态部分是一个感觉输入、中间信息加工,行为输出的重复的反馈循环。人类意向必然伴有意识,但机器人则可能无意识而有意向。 利用目标搜寻系统机器人模型,我们对目标搜寻系统的目的连续统下了定义;这个连续统从简单的直接反应系统一直到意向性系统。对这个目的连续统有两种传统的解释:一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普罗提诺的终极原因理论,二是希腊原子论者和现代进化生物学家的还原主义学说。本文评价了这些学说。 本文考察了几种类型的意识机能,提出了以自动机为依据的意识理论,比较了人类和计算机。从计算机结构的角度来看,人类意识是一类特殊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