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关于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化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近代以来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文化转型 ,学术界对文化问题进行了多次大讨论 :一是鸦片战争之后 ,中西方文化发生了第一次大撞击 ;二是“五四运动”时期 ;三是2 0世纪 80— 90年代。在历次争论中均有激进与保守、“西方”与“国粹”之争。这三次大讨论促进了我国对文化的研究 ,但也出现了一些错误主张 ,如全盘西化论、儒学复兴论、彻底重建论、西体中用论等等。进入 2 1世纪以来 ,我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文化讨论 ,主题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创新与发展问题。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  相似文献   
172.
前言武士阶级掌握政权成立了镰仓幕府以后,开始积极摸索为自己服务的宗教。另一方面,一系列的赖朝经济振兴政策,一改过去闭塞的庄园经济模式,促进了物资流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复苏的民众也在探求能左右自己生存的宗教。在这种背景下,禅宗、净土宗等宗派在日...  相似文献   
173.
美育观审的对象是"有",宗教信仰的对象是"无";美育观审中产生的是自然的"愉悦感",宗教信仰中产生的是神秘的"敬畏感";美育满足的是人的"求乐"的审美需要,宗教满足的是人的"求安"的信靠需要。美育和宗教虽同为人求意义的活动,但由于它们在所求意义的对象上,在所生感受的性质上,以及在对人生基本需求的满足上都不相同,所以,两者是不能相互取代的。  相似文献   
174.
175.
佛经的翻译,不仅是建立中国佛教的重要基础之一,同时,佛经的翻译过程,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谈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儒、释、道三家。作为三家之一的佛教,自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经过逐渐的适应,缓慢的流传,到东晋时趋于繁荣;南北朝时出现了众多学派;隋唐时进入鼎盛阶段。  相似文献   
176.
拜主行善是伊斯兰文明基本价值观之一。拜主行善观在思想观念与行为实践上为穆斯林确立了评价事物、抉择行为的基本准则,不仅彰显出伊斯兰教信仰与现实交融的务实精神,也诠释了史上穆斯林以包容胸襟汲取、承继、整合、创新出人类伟大文明的内在因素与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7.
<正> 孔子哲学(此文用孔学一词简称之)自成一整体与开放的体系。孔子以后,儒学思想和发展莫不以孔学为理论起点,为发展核心,为印证标准。孔学虽为一完整的体系,但亦有其隐而显,喻而不详的地方。这一方面显示了孔学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可说是孔学开放性之  相似文献   
178.
玉佛寺两位青年僧人的故事七月十八日上午,读者蒋兰芳在本报接待室讲述玉佛寺的两位青年僧人急公好义,救人所难的动人故事。她激动地说,要不是这两位不知名的佛门子弟,我的侄子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前不久,蒋兰芳在上海氧化铁颜料厂工作的内侄薛根宝因事外出,经过西康路安源路口时,突然感到一阵胸闷,继而呼吸急促,人也慢慢地倒在地上。这时,两位青年  相似文献   
179.
与20世纪艺术界和艺术理论界对美和审美经验的拒斥不同,在当前的社会生活和思想研究中重新兴起了对美学的兴趣,人们再次关注起美的观念和对象的审美属性等问题。当其他领域正迅速地向美学复归时,哲学美学确实会发生分化。首先,在以分析为基础的趋向和以历史为基础的趋向之间有一种方法上的分化。其次,更为根本的是在作为经验研究的美学和作为艺术哲学的美学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不断扩大的分化。  相似文献   
180.
成穷 《美与时代》2006,(6):14-16
人对自然的审美有“人化的方式”和“非人化的方式”。所谓“有我之境”乃是诗人对以“人化方式”而获得的自然审美经验加工形成的意境;而“无我之境”则是诗人对以非人化方式而获得的经验进行加工形成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