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美林     
韩美林的名字大约十多年前我便从报刊杂志上看到,在文化人士的口中听到了。也看到一些文章在评论他的作品的得失长短,他的爱情的不幸。认识他则已经是1993年6月份的事了。一位很热诚佛教事业的老居士告诉我,韩美林信佛,要在全国某一地方造一千尊佛头。此前我就听到文化界和教界很多人在热谈美林造佛一事,甚至于有点儿妇孺皆知的味道。我当时虽然没有和他见面,但我为他捏一把汗,我印象中的文化人和艺术家要么有点儿狂,要么有点儿呆,要么有点儿痴。总之,他们很少注意人际关系,丈量社会的深浅,大家更是如此。从美术馆的某个地方一转弯,再…  相似文献   
52.
正道家生存法是一种利用道家道教的养生法,通过保持身心无为自然的状态,摆脱人类至上主义的思维方式,与宇宙共生的生存之道。道家生存法也是教导我们不应该惧怕天灾的威胁,消极地在恐惧中生存下去,而应该快乐、积极地度过每一天,积极地迎接未来的生存之道。这种生存方式并不意味着人类只是放慢破坏环境的速度,而是人类下决心回归到无为自然,与道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3.
刘宇  廓妙 《法音》2006,(2):46-46
本刊讯应香港佛教弘法中心主席净雄法师邀请,1月15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戒忍、明生、觉醒等前往香港参加首届祈祷世界和平、祖国昌盛、香港繁荣、人民安乐供佛斋天祈福法会和华藏世界华严妙韵大型音乐会。上午9时,由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净良长老担任总主法,两岸四地诸山长老及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代表为分主法的16位长老被迎请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大会堂法会现场后,斋天法会正式开始。大家共同诵经,祈祷世界和平,祖国昌盛,香港繁荣,人民安乐。法会经三个小时的唱诵后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54.
受妙 《中国道教》2006,(5):61-61
8月26日至29日,世界宗教和平会议(简称“世宗和”)第八届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我国宗教界派出了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简称“中宗和”)副主席陈广元阿訇为团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为顾问,中国宗教和平  相似文献   
55.
妙成 《法音》1996,(11)
中国佛教界隆重举行中国佛学院建院四十周年庆祝活动妙成本刊讯中国佛教最高学府──中国佛学院建院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于10月21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僧大德和中国佛学院的历届毕业生代表共计350人参加了庆祝大会。与会校友欢聚一堂,由衷地为我国...  相似文献   
56.
四川省成都市昭觉寺,是川西第一禅林。在该寺方丈、92岁高龄的清定法师的引导下,昭觉寺佛学院师生成立放生会,发扬佛教慈悲喜舍精神,提倡戒杀放生。在佛教界产生巨大影响。迄今已举行两次隆重的放生法会。第一次是1992年农历四月初八日,地点在双流县黄龙镇赤水河,参加人员有佛学院教师、学员、居士共69人,捐款658.10元,购买鱼类285斤。按  相似文献   
57.
本刊讯1997年10月,国家宗教事务局组成由袁炳栋副司长为团长,赵艳华副处长、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妙华法师、凌海成居士为成员的三峡库区迁建寺院考察团赴重庆考察。经过10天对旧址、新址的实地考察,返京后写成《三峡库区考察报告》,引起了国家宗教事务局...  相似文献   
58.
刘峰常净  宗性 《法音》2023,(12):25-36
刘峰老师(1923-2003)是当代著名三论学家,生前曾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学院副教授、中国佛学院三论学导师。青年时期曾现比丘相,法名澄璧,号常净。1956年入中国佛学院学习,先后在本科班、研究班、研究部深造,师从周叔迦先生、观空法师,研习三论学。笔者藏有刘峰老师遗稿一篇,题名为《试辨〈百论〉和〈四百论〉的异同》,是刘峰老师在中国佛学院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论文,写于1961年。遗稿共45页,一万四千余字。遗稿手工装订,封面是中国佛学院统一设计的毕业论文格式,评分一栏为90分,第二页是作者自写的封面,文章后有观空法师用毛笔写的评语:“详辨《百论》和《四百论》的异同,有研究学术的精神。”笔者在中国佛学院研究生班学习时,曾在刘峰老师讲席下听受《维摩诘经》《嘉祥宗要》等课程,受益良多。今年是刘峰老师诞辰一百周年,为缅怀刘峰老师为中国佛学院恢复办学后培养僧才和毕生弘扬三论学的功德,兹将遗稿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9.
我说我去过几十次卧佛寺,不知你信不信。信不信由你,我和卧佛寺仿佛有着无尽的缘份。生活中你我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经验:这地方你从来没有到过,但是你总是感到这地方似曾相识。你极力从记忆的仓库里翻拣,还是找不到那份具象的记忆。可是你的感情还是告诉你:这地方你来过,一定来过。10年前,我第一次到北京,友人说,咱们去香山卧佛寺吧。我们从西四乘车到动物园,再从动物园乘车到卧佛寺。正值四月初,春风软软的,轻拂人面。春阳照在起伏的山岭上、争相吐芽的树梢上,浅绿的底色上,抹上一层淡淡的桔黄。至今我仍不能解,古代的交…  相似文献   
60.
妙华 《佛教文化》1996,(2):40-40
日本人习惯将“和尚”写成“和上”,松山是日本僧人,因而我称他为松山和上,以示尊敬。他五十开外,四方脸,穿~身黑色的日本和服,憨而不傻,反而给人以大智若愚的印象。起先,他对我有几分冷淡,这是完全源于他从来没有和中国僧人这么近的交往过,加上语言障碍,就更难以沟通。在次晚宴上所有宾客在酒足饭饱的祥和气氛中都即兴唱一首歌。一首歌结束后,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聚向我,他们想从一位中国不吃肉、不喝洒、不娶妻生子的中国僧人的歌声中理解中国佛教,理解即和日本僧人不同的中国僧人。我从席地而坐的炕桌旁走到上位的麦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