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正澄 《佛教文化》2007,(3):72-73
4月,春光明媚,正是京城千年古刹法源寺花事最浓的时节,进入寺宇,嚣尘顿失。清代以降,法源寺便以花木幽胜著称,而丁香又最被世人所称道,寺因此赢得了”香刹“之美誉。每逢花开季节,王公显贵、文人雅士纷至沓来,拜佛赏花,吟咏高歌,佳话不断。丁香花,多为白色,亦有紫色者。盛开之际,或轻白如绢,或紫意嫣然,如片片彩云挂满枝头。  相似文献   
123.
澄一 《佛教文化》2010,(4):80-83
与东辉先生,神交已久,未见其人之前,于其书画,已熟知矣。书画艺术,乃中华民族特有之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东辉先生之绘画,“大象无形”,“雪泥鸿爪”。远离功利,法自天然。  相似文献   
124.
我的家乡是四川省的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居住着人数不多的汉族、土家族、苗族,与贵州、湖南、湖北相邻。文化、经济落后,交通不便造成前进的步伐缓慢,即使是福音的传播也是缓慢的 但近几年来那片沉寂的土地忽然沸腾起  相似文献   
125.
百千三昧门     
百千三昧门见心三昧一词,来源于梵语Samadni的音译。在罗什所译经(习惯称旧译)中称三昧;玄奘所译经(称新译)中称三摩地。意译为等持、定、正定、正受、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等。即将心止住于一处不令散乱的一种安定状态。修学佛法者可以从这种状态中发起正...  相似文献   
126.
有没有     
有没有一双眼 黑暗中对我无声相望有没有一只手 软弱时给我无尽力量有没有一颗心 孤苦里伴我无语跳荡  相似文献   
127.
南行诗摘     
见心 《法音》1988,(12)
当阳玉泉寺玉泉风貌梦悠悠,三楚名山始一游。古道千年人更好,当阳一片白云留。玉泉寺译经台怀古译经台上一灯深,智者遗风耿古今。寺蕴庄严山吐秀,长留松柏岁寒心。庐山东林寺六朝松见远公心,三笑堂前岁月深!欲向白莲重结社,八年两度到东林。九江(?)安庆舟中一帆风雨下江南,吴楚烟霞拭目观。浩浩长江流不倦,好凭众力挽狂澜。登迎江寺振风塔迎江寺峙大江头,一塔高标万佛楼.放眼三吴风物好,无边秋色看飞舟。普陀千步沙慈航倒驾普门开,救苦寻声渡海来.我亦徘徊不肯去,河沙无处着尘埃.  相似文献   
128.
见心 《法音》1994,(12)
十月的湖北,秋高气爽。新洲城洋溢着一片节目的气氛,人们欢庆在道观风景区隆重举行的“报思禅寺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天时地利人和,皆大欢喜!。笔者应新洲县委有关部门的邀请,于10月20日由京返汉,承县委委派谭汉舟先生驱车来武汉归元禅寺迎接。车行新洲城关,见满城悬挂五色彩旗,迎风招展,县人民政府前,悬有“欢迎世界各国来宾光临新洲,参加报恩禅寺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巨幅横标,游子归来,精神为之~振。纵观世界各国凡是经济发展的国家,其宗教信仰亦相应发展,如包括我国台湾、香港在内的“亚洲四小龙”,宗教信仰都很兴盛…  相似文献   
129.
130.
耕心 《天风》2022,(9):前插1-前插1
最近笔者填写了一份个人履历表,再次梳理了自己的工作简历,多年来我虽然在基层教会、神学院校和基督教两会等侍奉场域转换,但重心总是围绕"教师"与"牧师"两个角色,"为的是要装备圣徒,去承担圣工,建立基督的身体"(参弗4:11-12,新译本),我不妨称之为"二师"生涯. 常常铭刻在我心间的就是主耶稣在世升天前,于橄榄山上和十一个门徒语重心长的告别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