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行为决策视野中的幸福及其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获得幸福。随着行为决策研究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有许多行为决策领域的研究者开始了对幸福的探索。行为决策中的幸福法则包括:快乐编辑、少即是更好、巅峰-结尾法则、短视和损失规避。基于这些法则的提升幸福的策略主要包括:告诉消息的策略、赠送礼物的策略、使用损失规避提升幸福的策略、使用巅峰-结尾法则提升幸福的策略和克服行为短视的策略。  相似文献   
42.
体验幸福是指基于体验效用的时刻评价方式获得的多重情感体验的整合结果。体验幸福的概念主要源于Kahneman等人对体验效应的重新发现与诠释。基于时刻评价的体验效用以及时刻效用的测量假设是测量体验幸福的理论依据。体验幸福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体验取样法与日重现法。基于这两种方法的国民幸福账户与国民时间账户更加直接地分析了人们如何在各种日常活动中分配时间和进行情感体验。同时, 体验幸福的概念及其测量为公共政策的评价与制定提供了更加真实具体的、可供参考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模糊痕迹理论是行为决策领域的重要解释理论,它认为个体在加工信息时存在字面加工和要义加工两种方式,在决策时个体更倾向于使用要义加工,而且这两种加工存在个体差异。决策的加工模型依据模糊痕迹理论提出,以框架效应和风险知觉为例对该模型进行解释。模糊痕迹理论通过分析加工方式的个体差异来解释决策的个体差异。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比较模糊痕迹理论与其他理论,完善根据模糊痕迹理论提出的决策加工模型,并深入探索决策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44.
近年来,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已引起民众较为强烈的收入不公平感,而导致收入不公平感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自己收入所得不如他人的相对比较。本项目基于预期理论价值函数的参照依赖和损失规避双视角,对当前民众收入不公平感的形成机制与管理对策进行系列实证研究;采用心理测量、实验室实验和干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神经电生理的ERP技术和心理生理学的多导生理记录仪(SCR),以检验民众收入不公平感的自我-他人参照、单参照点-多参照点比较的整合性参照依赖框架;探索损失规避对多得不均等和少得不均等的非对称不公平感的根源性作用和神经生理机制;选取社区居民,操纵参照对象、参照点和得失框架,进行多轮次和多变量的干预研究,以探索减少民众收入不公平感的应对策略,并据此提出切实有效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5.
货币幻觉的心理机制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幻觉是指经济交易活动中,人们因倾向于以货币的名义价值而非实际价值思考而对其消费和投资行为造成影响的一种认知偏差。大量研究表明,货币幻觉普遍存在于房地产投资、股票投资、组织管理以及捐赠等领域中。目前,研究者主要从决策框架、锚定与调整启发式、数目启发式以及神经心理机制这四个方面解释货币幻觉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货币幻觉的影响因素有心境、货币兑换率、通货膨胀率、情感依恋和先前经验。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深入探讨货币幻觉的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和探索货币幻觉的应对策略这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6.
过度自信是指个体过高地估计自身判断的精确度,其经典的研究范式是常识问题及常识问题的变式现实情境问题。使用常识问题的研究一致发现,东方人显著比西方人更过度自信;使用现实情景问题的研究则发现,西方人比东方人更过度自信或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对“东方人比西方人过度自信”的解释包括认知习惯和教育系统两种主流观点。最后对出现不同研究结果的原因进行讨论,并进一步探讨解释的有效性和“西方人比东方人过度自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7.
潜在锚定效应指的是阈限下的启动锚定数字导致的锚定效应现象.本研究探讨了潜在锚定效应的产生机制.采用2(潜在锚类型:高锚vs低锚)×2(词汇类型:夏天vs冬天)混合设计.结果发现,在潜在高锚情况下,夏天词汇的反应时(M=745.50)显著快于冬天词汇的反应时;在潜在低锚情况下,冬天词汇的反应时(M=697.47)显著快于夏天词汇的反应时.即被试对与启动锚定数字信息一致的词汇判断的反应时比不一致的更快.研究结果表明,潜在锚定效应的产生是由于锚定数字内部命题属性被激活导致的.  相似文献   
48.
基于预期理论的参照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依赖是指个体基于某一参照点对得失价值进行判断:参照点之上,个体感受为收益,反之即为损失.参照依赖现象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的各种领域.当前,对参照依赖心理机制的解释主要有预期理论、后悔理论和三阶段参照点理论.参照依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验、情绪状态、文化、目标和认知对象的特点等.未来的研究应主要集中于参照依赖的产生根源,深入探讨参照依赖的神经机制,加强动态参照点、多重参照点以及群体中参照依赖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49.
处置效应是股票投资决策中的典型现象.它是指当投资者面对盈利时急于卖出股票,而当他们面对亏损时长时间持有股票的现象.自发现处置效应以来,研究者就不断探索其心理机制及其调节变量.目前,大量研究者从前景理论、认知失调理论、过度自信理论以及后悔理论等方面探索处置效应的心理机制.文章最后指出了当前在处置效应的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在矫正成瘾行为的研究中,正念禅修作为一种更为有益的尝试,受到研究者们日益广泛的关注。正念禅修指个体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于体验其思想、情绪和身体感觉上,并以觉察、接纳和非批判的态度关注于当下体验的训练方式。目前,研究者主要就正念禅修在成瘾行为矫正中的积极作用、渴望与压力在其中所扮演的作用以及从神经机制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由于当前的研究大多是初步性的,未来可从研究方法学、解释机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