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徐嘉 《学海》2004,(3):162-166
经权关系是整个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是说明在异常的情况下 ,如何采取变通的方式以坚持伦理原则的问题。经权关系具有复杂性与流变性 ,其基本特征是“经常权变”。处理经权关系的根本原则是“经主权从” ,其行为模式是“经权相济”。这是儒家的真精神 ,值得后人重视。  相似文献   
12.
徐嘉 《学海》2001,(4):174-177
作为伦理学范畴的中国传统理欲观 ,内容丰富 ,历时久远 ,影响巨大 ,梳理其主要观点 ,评析其利弊得失 ,吸取其经验教训 ,对于今天的思想道德建设 ,是有借鉴意义的。“理”具有物理 (即自然规律 )与性理 (即道德原则与规范 )双重涵义。孟子强调后者 ,开启了理、义并用与性、理并举之先河。他说 :“口之于味也 ,有同嗜焉……至于心 ,独无所同然乎 ?心之所同然者何也 ?谓理也 ,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盖理义之悦我心 ,犹刍豢之悦我口。”②认为理义为人心之同然 ,是一种道德普遍性。宋代程朱学派把理视为万事万物与伦理道德的最后根据。…  相似文献   
13.
池田大作说 ,宗教既直接在教义中阐述伦理规范 ,又以教义为依据 ,间接地制定了各种伦理规范 ,“宗教在现实社会中所表现出的影响力主要在于它的道德规范”(《社会与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第 4 14页 )。宗教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主要体现为宗教的道德作用和伦理意义。正因为这样 ,宗教伦理已成为宗教界与伦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 ,在它的形成与发展中 ,佛教伦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1986年出版的两部《中国伦理思想史》,已关注到佛教伦理在中国伦理上的地位与作用。近几年大陆和台湾出版的如…  相似文献   
14.
窗台     
正~~  相似文献   
15.
徐嘉 《学海》2006,(5):110-115
五四以来的启蒙思潮将科学理性作为启蒙的目标之一。然而,唯科学主义将科学的意义无限扩大,根本否定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价值,毁伤了中国文化之根。为此,三代现代新儒家在调和儒学与科学关系的探索中,既开启了传统儒学价值体系的现代转折,又在道统上薪火相传。他们于民族危机中坚守着文化本位,于唯科学主义的浪潮中坚守着道德本位,既有着一致的伦理态度,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展现出不同的思想风貌。  相似文献   
16.
尽管抑郁的影响因素得到了比较多的探讨,但是鲜有研究探讨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抑郁的关系以及性别和性别平等观在其中的作用。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和自我差异理论,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并考察了性别和性别平等观在二者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通过对463份大学生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大学生抑郁负相关;(2)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抑郁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性别和性别平等观对大学生抑郁存在三重交互作用。当个体持有高性别平等观时,男性和女性的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都与抑郁负相关。当个体的性别平等观较低时,女性的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抑郁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简要回顾亲子鉴定产生历史的基础上 ,揭示了亲子鉴定的家庭道德功能 ,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进行亲子鉴定的道德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突玻,使得人类能够前所未有地认识自身。由此,出现了“以技术手段塑造道德高尚的人”这样一种技术决定论的新形态。现代科技虽然证明了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与后天行为之间具有某种关联,但如果以此认定道德品性取决于遗传,并试图以化学方法、基因技术造就具有先天德性的人,则混淆了人的生物特性与社会属性之间的区别,这种理论充满了矛盾与迷误,其实践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徐嘉 《道德与文明》2007,1(6):11-14
传统儒家伦理的和谐性主要体现在仁爱原则以"推及"的方式贯穿始终,在由"家"到"国"的过程中,以血缘亲情为基础,使"家"的伦理规范自然过渡到"国"(民族)的伦理规范,达到了家、国之间的和谐统一.宋明时期更将仁爱扩展为"民胞物与"、"万物一体",使人的伦理意识由家庭、社会、自然一直推广到天地万物.这种伦理规律的和谐性、家庭观念的神圣性与仁爱原则的超越性对于建构现代和谐伦理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嘉 《学海》2005,(1):99-102
近现代以来 ,科学以及它所造就的技术力量正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活动负载着伦理价值。因此 ,塑造德艺双馨的科技理想人格 ,是实现科技伦理价值原则的必然要求。科技伦理的普遍性价值原则和诸学术规范内化为科技人员的道德良知 ,形成了科技精神与伦理精神完美结合的科技活动主体 ,产生了多种类型的科技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