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6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拒绝诱惑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面对许多诱惑。尤瑟纳尔小说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英雄马尔戈被敌人捕获后,躺在地上装死想逃生。敌人为了检验他是否真死,用铁钉穿透他的手心,用火烧他的皮肉,他都忍住了,脸上没有纹丝表情。可是,当有个美丽的女孩在他面前跳起舞时,他终于忍不住绽开了笑容。“马尔戈微笑”说明了拒绝诱惑是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32.
近代中国学者引介西方美学并以此观照和改造中国传统美学,提出了审美静观说。在立人启蒙的同一历史语境下,由于个性气质、文化心态的差异,服膺叔本华意志美学的王国维和汲取席勒美学思想的丰子恺分别形成了"人生解脱"到"人性救赎"两种路径的审美静观思想。梳理近代中国审美静观的路径分歧及其演进逻辑,既能管窥近代中国美学思潮的时代变迁,又可探讨近代中国学者美学本土化的心路历程及其经验得失。  相似文献   
33.
为考察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述情障碍、复原力与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了地震暴露程度量表、PTSD核查表、述情障碍量表、复原力量表和儿童行为核查表(青少年)对九寨沟地震后的621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汶川和九寨沟地震暴露后,PTSD可以直接导致反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述情障碍间接地引发反社会行为;复原力可以缓解述情障碍和反社会行为,也可以缓冲PTSD对反社会行为的诱发或加剧作用,但不能显著地调节PTSD与述情障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以145名小学一年级儿童为被试,进行为期6个月的追踪,考察了儿童复合、同音和同形等不同层面语素意识与口语词汇的双向关系。结果发现:(1)控制了年龄、一般认知能力、语音意识及口语词汇的自回归效应后,同音和复合语素意识对口语词汇的发展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控制了相关变量及自回归效应后,口语词汇能够显著预测复合、同音和同形语素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5.
对铸造玻璃陶瓷在口腔修复前景的认识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西安710032)宋应亮导师徐君伍铸造玻璃陶瓷材料在口腔应用是在1987年,由Dentsply公司将铸造玻璃陶瓷商品化,推出Di-cor铸造玻璃陶瓷后实现的 ̄[1]。而铸造玻璃陶瓷问世则是在本...  相似文献   
36.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基于健康老龄化的框架,总结社会适应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内涵,分析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需求,进行社会适应理念下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路径探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社会协同作用和家庭个人的主动参与,将社会适应理念与老年人健康管理有机融合,提出以社区为载体,从个人、家庭、社会以及政府多主体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研究进一步理清思路,促进老年人社会适应的良好转变,助推健康老龄化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37.
家——中华传统道德之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传统道德重要的社会根源是家,其道德意识和范畴体系的起点是家。认识传统道德的局限进而批判其消极因素,要抓住家这个关键和出发点,更为重要的是,在弘扬中华道德的优良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的时候,我们也要从家出发,以家为重要的起点。  相似文献   
38.
本文是作者从宗教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一个处于文化交融地带的康区藏族村寨———莫洛村的宗教及民间信仰进行的考察。该村寨历史上曾经是苯波教盛行地区 ,现今保留亦较完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党的宗教政策的实施 ,寺院传统的经济核心地位已经不再 ,其对世俗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渐趋弱化。调查结果进一步显示 ,康区藏寨民间信仰呈多元共存态势 ,寺院及其神职人员的作用也发生了明显的转换。该地区在宗教信仰方面呈现出的变化与趋势在藏族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9.
儒家伦理普世化的可能性追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普世伦理的兴起,儒家伦理普世化也受到了很多人的积极支持,但这种观点主要出于情感而非理性.普世伦理是现代性扩张的结果,而现代性所体现的是一种西方中心论,所以,产生于中国的儒家伦理不可能成为西方的伦理观念.中国人当前的主要任务不是儒家伦理的普世化,而是如何利用儒家伦理解决中国现实的问题,从而促进中国伦理发展.  相似文献   
40.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是对仁道的说明,因此,它集中反映了儒家仁爱万物的思想。"不忍"作为仁爱之心,强调仁者与他者之间的一体性和相通性,而这也是成为仁者的一个重要条件。人们所"不忍"的乃是他者由生赴死,因为死是一种走向未知的冒险活动,所以,人们对死亡充满着恐惧感,而仁者有好生之德。"不忍"需要具体情境的激发,抽象的概念、理论很难激发人们的不忍之心、仁爱之心,而"见"所遭遇的正是一种具体的情境,从而为仁爱之心的发挥准备了条件,有利于激发人们的仁爱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