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前言“什么是自然哲学?”本人的课题就是要回答这一问题。可是,要回答“什么是……?”就要求有本质性定义,而这种本质性定义是以通览所问的事物的各方面情况为前提的。这里的提问,它的各方面情况至少应包括古希腊自然哲学、中世纪自然哲学、文艺复兴的自然哲学、德国的自然哲学,或者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移风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4):101-104
本研究采用自编压力问卷和SCL-90问卷对397名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测验,发现高职院校男女教师在总体职业压力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中青年组教师压力最大,各项压力因子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相关。根据调查结果,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教师压力的原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伊壁鸠鲁是原始的唯物主义者之一。据说他的父亲曾经是雅典一所小学校的校长,生活窘困,后来移民到萨默斯岛。伊壁鸠鲁就是在那里出生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42年末.抑或公元前341年初。传说他14岁那年在学校学习赫西俄德的宇宙起源学(Hesiod’s Cosmogony),  相似文献   
14.
古印度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因此产生许多不同的宗教哲学流派。佛陀出生于印度,在印度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弘法利生,必然与印度的其他宗教和哲学流派发生联系,与之对话交流。在巴利佛典的《长部》中有许多对此类交流的记载,本文将论述其中以"梵"为主题的内容,主要阐述《长部》中佛陀教义对"梵"的诠释。其次,论述《长部》中与"梵"有关的内容。最后,分析关于"梵"的相关内容。同时也能了解当时佛陀如何因应其他的宗教对话。  相似文献   
15.
黄幸平整理 《天风》2010,(12):I0041-I0043
会议时间: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会议地点:教会会议室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把关于语义学与本体论之间关系的某些现代观点,与中世纪晚期唯名论哲学家奥卡姆和布里丹的观点进行了比较。根据所谓的"本体论-语义学对应性的论题",可以把现代观点作如下表征:语义学中的初始(不可定义的)范畴概念界定了实在中的原初实体的范围。本文将证明,中世纪晚期唯名论的"本体论化简"方案,并非被试图从语义分析中"读出"本体论或者试图识别出绝对的语义初始词汇等因素所驱使,尽管流行的误解与此相反。中世纪作者提出了一种更为灵活的、动态的"亚里士多德式的自然主义"观点,它是对"概念部落主义"与"概念帝国主义"这两种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的现代观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正>俞吾金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分别从三个角度指出了青年黑格尔在批判现代性方面的重要贡献,我们知道对现代性的批判是在康德以后的德国哲学中逐渐展开的。文章主要提到了这样三个方面:1."实证的宗教",被黑格尔定义为"实证的宗教  相似文献   
18.
八、中国域外道教 道教是与中国乡村和皇家制度有密切关系的本土宗教。道教活动对于非中国的文化从未表现出传教的态度,也许只有它们分担全中国的职责去“化胡”时除外。道教从没有正式外传,其它国家出现道教在多数情况下是与移居国外的中国人团体联系在一起的。然而,道教以某些形式不仅传播到中亚,而且传播到所有邻近中国的地区:中亚,越南,柬埔寨,朝鲜和日本。正如亚洲研究的诸多领域一样,道教研究具有区域性,过于专业化,结果对于中国域外文化中的道教,西方鲜有研究。 上面(四1)提到过,七世纪时《道德经》曾被译为梵语。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哲学界对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的探讨日益深入。在探讨过程中,有的同志提出,反映范畴带有机械论的痕迹,应予以扬弃。另一些同志则认为,反映范畴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块重要的理论基石,是不能动摇的。我们相信,这类学术上的是非问题,通过讨论是可以逐步解决的。为了比较集中地反映一些有学术价值的研究专题,本刊从本期起,新辟“专题研究”栏。这期刊登的是有关反映论的专题。欢迎读者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其它专题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当代科学发展与道德衰落相伴而生的现象入手,阐释了中西哲学的异同以及对相关问题的解决路径,指出中西哲学的经典范式是相通的。一方面,孔子的言论是由其弟子记录的,而苏格拉底的对话也是由其最杰出的学生柏拉图记录的;另一方面,关于德性、学问以及知识获取方式问题,孔子启迪下的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采取了相通的处理方式,是双方的共同遗产。作者区分了两种类型的知识,一是德性的知识,即将德性作为其本质内容的知识;二是作为德性本身本质部分的知识。孔子的知识属于后一种类型,因而他拥有和柏拉图相同的德性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