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迁西境内北港村,群山环抱,交通闭塞,生产单一,经济萧条,可谓穷乡僻壤。但蒙天主眷顾,全村三百多人,却有百分之九十八的教友。 改革开放以来,教友们为了给主作证,为教增光,纷纷走出家门、亦农、亦工、亦商,很快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一跃而为闻名全县的文明村,受到县领导和群众的  相似文献   
32.
蒙福的人     
彦刚 《天风》2003,(8):49-49
我7岁融左腿病残,9岁失去父亲,靠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让我们姊妹5个感到欣慰的是:没有让母亲失望,个个生活得不错。  相似文献   
33.
34.
关于宋明儒学思想发展动向的一个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以对立的思考为本的世界观,来解释说明宇宙论、生成论、存在论、人生论的。最有代表性的是《易经》吧!众所周知,《易经》总是根据也可以说是现象的根本资料的一气相反的两侧面,即阴和阳的对立、交错、往来、循环,即矛盾运动.而说明宇宙内的一切现象。但是,《易经》不以斗争为根本原理,而以调和为根本原理,即使从在卦交方面一直重视中之德之事也能看到这一点。在古代,虽出现了如同法家、兵家、纵横家(外交家)那样以斗争为根本原理的思想家,但作为传统思想之本的则是以调和为根本原理的中道。  相似文献   
35.
孔学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为后世儒者尊崇为万世之师的孔子,其道博大精深,即使其门人亦未全部理解。一般认为,只有孔子最心爱的弟子、比孔子小三十岁的颜渊是近于知其全体的门人。只要读一读《论语》就可以了解这一点。孔子对颜渊赞不绝口,而又对颜渊的早逝感到惋惜,他说: “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同上)  相似文献   
36.
由广东省政协学委会、广东省社科院、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广东省社科联和广东省统一战线研究会等五个单位联合发起的“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于1月16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来自北京和广东省各地的专家、学者及实际工作者150多人出席了这次学术研讨会,大会收到了论文80多篇。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与会者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这一主题的出发点和前提,“振奋  相似文献   
37.
<正> 一一言以蔽之,由二元论到一元论,由理性主义到抒情主义,从思想史上看就是由宋到明的展开。在明代,以情为中心比以理为中心更突出的理情一致主义、兴趣比技巧更受重视的感兴主义、性情自然比理智规范更受尊重的自然主义、主观比客观更受强调的主观主义、提倡反传统、高喊从传统中解放出来的自由主义,都相当盛行,甚至出现了近代革新思想的萌  相似文献   
38.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战争中本虚示实,本实示虚,本假示真,本真示假的“阴谋诡计”比比皆是。虚实之法如果运用得当,一座空城也可吓退百万雄兵。  相似文献   
39.
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癌症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人数的增加,生存者本人和家属更加重视生存质量。本文总结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状况,以期在癌症治疗过程中,不仅关注躯体功能和疾病本身以及由治疗带来的症状和体征,同时注重心理和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40.
今年9月22日是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三十五周年。为了纪念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诞辰,中国哲学史学会于1984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孔子思想座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