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工作记忆与知觉负载对工作记忆表征引导注意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4个眼动实验探讨不同知觉负载条件下的视觉搜索任务中工作记忆负载对基于工作记忆表征的注意引导效应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3采用低知觉负载的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在视觉工作记忆负载为1和2时观察到了显著的注意引导效应,但当负载增加到4时注意引导效应消失了;实验2和实验4采用高知觉负载的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发现注意引导效应在工作记忆负载增加到2时就已经消失了。上述结果表明:工作记忆负载和知觉负载都能够通过调控认知资源的方式来影响工作记忆表征对注意的引导,当认知资源充足时,工作记忆能够同时保持多个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研究通过分析视觉搜索任务的首次注视点和行为反应时, 探讨无关工作记忆表征的负性情绪信息对视觉注意选择的影响。实验1发现在反映早期注意选择的首次注视点百分率指标上, 不管工作记忆表征的情绪效价如何, 均出现了显著的注意捕获效应; 实验2发现当采用中性情绪靶子刺激时, 首次注视点百分率指标上仍表现出了稳健的注意捕获效应; 在首次注视点持续时间指标上, 实验1和实验2均发现记忆匹配条件的干扰刺激显著小于控制条件的干扰刺激, 表现出注意的快速脱离; 而在行为反应时指标上, 早期的注意捕获效应消失(实验1), 甚至被反转为注意抑制效应(实验2)。这些结果表明在早期注意选择阶段, 记忆驱动的注意捕获效应不受工作记忆表征情绪效价的影响, 但认知控制会在早期注意捕获之后促使注意快速脱离记忆匹配的干扰刺激, 其作用效果受靶子刺激情绪效价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张豹  胡岑楼  黄赛 《心理学报》2016,(9):1105-1118
研究同时采用首次注视点百分率与行为反应时指标,探讨了认知控制在无关工作记忆表征引导视觉注意选择过程中的作用。实验1发现:当视觉搜索容易时,首次注视点百分率和反应时指标都出现了注意引导效应;而当视觉搜索困难时,在反映早期注意定向的首次注视点百分率指标上,搜索快的被试组的注意引导效应显著大于搜索慢的被试组,而在行为反应时指标上,搜索快的被试组表现出注意引导效应,但搜索慢的被试组则表现出相反的注意拒绝效应。实验2发现当采用更为突显的靶子刺激时,首次注视点百分率指标上表现出的注意引导效应并未受到视觉搜索靶子显著性的影响,甚至还表现出一定的优先性。这些结果表明认知控制在工作记忆表征引导视觉注意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动态变化的,视觉搜索早期注意定向阶段的注意引导效应比较稳健,认知控制只能减弱其效应的量值,而在随后的视觉搜索过程中,当视觉搜索比较缓慢时,认知控制可能会将注意引导效应反转为相反的注意拒绝效应。  相似文献   
14.
远离“城嚣”:自然对人的积极作用、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大部分进化时间都是在自然环境中发生的,自然在人的身心健康、认知功能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3个主要的理论揭示了自然对人的积极作用:亲生命性假设认为亲近自然是人类的天性,并且会使人变得更健康和快乐;注意恢复理论认为人处于自然中使用的无意注意能对有意注意疲劳起到恢复作用;压力恢复理论认为接触自然能够激活人类的积极情绪,从而对压力有缓解作用。目前自然对人的积极作用已经在园艺疗法和自然环境疗法得到广泛应用。未来还可以从其他的心理学视角解释自然对人的积极作用,实证研究可以关注真实自然环境和虚拟自然环境的作用差别,还可以考察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接触自然的作用,并结合认知神经科学考察自然积极作用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5.
张豹  邵嘉莹  胡岑楼  黄赛 《心理学报》2015,47(9):1089-1100
本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 通过定向遗忘任务操纵工作记忆表征状态, 分别在目标无关和目标相关条件下考察工作记忆激活与抑制状态对视觉搜索早期注意引导效应的影响。实验1与实验2发现当工作记忆表征只可能与视觉搜索分心物匹配时(目标无关条件), 处于激活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会引导视觉注意偏向到与之匹配的分心物, 表现出注意引导效应, 而处于抑制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则没有观察到注意引导效应。实验3与实验4发现, 当工作记忆表征有可能与视觉搜索目标匹配时(目标相关条件), 处于激活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能捕获注意, 而处于抑制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只有与视觉搜索目标匹配时, 才表现出对该搜索目标反应的延迟。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1)处于激活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能有效地引导注意偏向到与之匹配的搜索目标或分心物, 并且这种注意引导效应并未受到抑制动机的影响而被消除或反转; (2)处于抑制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能将抑制状态传递到视觉搜索阶段, 并延迟对与之匹配的搜索目标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张豹  黄赛  祁禄 《心理学报》2013,45(2):139-148
工作记忆表征能否引导视觉注意选择?目前实验结果尚不一致。有研究者认为能否观察到注意引导效应取决于视觉搜索类型。研究采用工作记忆任务与视觉搜索任务相结合的双任务范式, 结合眼动追踪技术, 对不同视觉搜索类型下的注意引导效应进行验证。实验1结果发现, 不管视觉搜索任务的靶子是否变化, 在早期的眼动指标上都发现了显著的注意引导效应, 但注意引导效应在靶子固定的视觉搜索任务下表现得更强。实验2在平衡两种视觉搜索任务中的工作记忆负载后发现, 两种视觉搜索任务下都出现了显著的注意引导效应, 但没有发现实验1中所出现的任务间差异。实验结果否定了视觉搜索类型对注意引导效应的决定性影响, 同时也提示工作记忆负载可能在注意引导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丁如一  周晖  张豹  陈晓 《心理学报》2016,(8):981-988
本文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使用相关研究和实验设计探究自恋与亲社会倾向及与现实情境中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1表明,对男性而言,自恋与公开的亲社会倾向之间存在正相关,与匿名的亲社会倾向之间不存在相关;而女性的自恋与公开、匿名的亲社会倾向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研究2通过行为实验证实,在公开的情境下,男性青少年中高自恋者比低自恋者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而在非公开的情境下,高低自恋者的亲社会行为没有差异。研究结果揭示,男性青少年自恋者将亲社会行为作为自我调节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