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作为人生旅途之终点的死亡,最容易激发人的有限感,因此,它是探索永恒和不朽问题的宗教和哲学最感兴趣的主题之一。死亡,无情地给人生划上了一道休止符。面对死神突然降临,萦绕于人的脑际的将是此生存在的终结,其生活的目的、意义和价  相似文献   
922.
本文旨在从学校教育目的与教育心理学角色功能关系的观点,分析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教育心理学的理念与教育理想间的手段与目的的密切关系早已存在;西方如是,中国尤然。何以在教育心理学研究科学化与学校教育制度化之后,两者间的关系反而愈形疏远?(2)近百年来科学心理学发展迅速,且学派众多,理论纷歧;此现象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取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3.
陈红梅  张必隐 《心理科学》1993,16(4):237-241
易识性(Legibility)又译易认性或辨识性,指在印刷材料的视觉认知中,印刷材料的特性,包括印刷字体的大小、空间排列、空间距离等因素对人对印刷符号的相对感知性、阅读有意义材料时的舒适程度及阅读速度的影响。研究易识性即探讨怎样的印刷可以提高书面文字的可阅性,促使阅读进行得更快更好,以便阅读者最大限度地接受印刷物所承载的信息。  相似文献   
924.
对策略问题的探讨是研究高级认知活动的核心课题之一,本研究使用了名称及范畴判断的双重任务及四种呈现方式的实验设计,以考察在不同方式下,被试是否产生相同的加工模式,结果表明当呈现方式改变时,原有的标准模式发生了改变,被试可以针对不同的情景,使用相应的策略,在图画及中文语词的名称比较及语义启动效应中均发现策略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5.
ACT理论是G.Anderson 1976年提出的一种语义记忆理论。在ACT理论里,Anderson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用命题网络表征,程序性知识由产生式系统组成。每种知识的运用都遵循一系列假定。ACT理论的合理性已初步为实验证实。和其它语义记忆的理论相比,ACT具有(1)符合长时记忆的一般特征和(2)能解释分类语义记忆发现的优点。这种理论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的记忆组织、知识表征、人类怎样理解语言、怎样推理和解决问题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926.
我国汉,蒙,壮,维族儿童颜色命名能力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我国汉、蒙、壮、维族3—6岁儿童的颜色命名能力发展的水平及差异.采用8种常见色片:红、橙、黄、绿、蓝、紫、黑及白作为本实验用色样。结果表明:4个民族学前儿童的颜色正确命名率均随年龄而提高;汉族及蒙族儿童的颜色命名正确率高于同年龄的壮族及维族儿童;不同颜色命名正确率的次序为红色;黑色和白色;黄色、绿色和蓝色;橙色和紫色。4个不同民族儿童都表现了一致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27.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928.
近年来,学术界对周恩来哲学思想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现将研究概况简述如下。 一、有关周恩来早期哲学思想的探讨 周恩来早在南开学校念书时就写过两篇哲学作文:《老子主退让,赫胥黎主竞争,二说熟是,试言之?》(1916.3)及《诚能动物论》(1916.5)。第一篇阐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第二篇讲社会意识的作用问题。这两篇都是在他接受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之前写的,其观点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以后,周恩来东渡日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给同学  相似文献   
929.
情绪是人类行为中最复杂的一个方面,也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情绪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家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外对情绪研究已经有很多,但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相似文献   
930.
讨论会于1989年10月7~10日在北京、曲阜两地举行,有中外学者300余人参加。会议主题是孔子儒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其历史演变过程。会议收到论文200多篇,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本文仅就孔子儒学对近现代社会影响的讨论综述如下: 一、孔子的人道原则与中国近代的人道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区别和联系许多学者认为,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相联系的人道主义思想主要来自西方,但与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孔子的人道原则在思想上亦有继承关系。丁祯彦认为,康有为的《大同书》以进化论为根据,用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主张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乌托邦,虽然终究是空想,但这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共有的观念。后来孙中山也用进化论来解释古代的大同学说,提出“天下为公”,强调要建立三民主义的理想社会。社会主义传到中国以后也有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过程。李大钊把大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