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采用问卷法,选取755名初中生(其中流动儿童562名)作为被试,对未来取向及其与学业卷入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未来取向与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城市儿童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受教育领域未来目标显著较少,未来职业目标较多;未来计划得分显著较低;未来评价方面,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具有较少的内部归因,乐观性也较弱;(2)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未来取向主要表现出了年级差异,初一年级受教育目标显著高于初二年级,而未来职业内部归因显著低于初二年级;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则表现出了性别差异,男生在各领域上的外部归因和乐观性均显著高于女生;(3)教育计划和乐观性对流动儿童的行为卷入得分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教育的外部归因和未来的职业计划有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流动儿童的未来受教育计划、教育目标和乐观性以及职业的内部归因对其心理卷入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较强的医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医学文章作者应当拥有的能力,此能力直接关系到医学文章质量的高低优劣.当然,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长期潜心刻苦地学习和训练,其中,掌握医学语言的特点为最基本的要求,医学语言的一般特点可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生命教育已成为教育研究者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然而,作为生命与教育双重视角的完美融合的生命教育在其理论研究一片繁荣之际,实践层面却刚刚起步,深层次的研究和推进步面临严峻挑战。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我国目前扭曲的教育目标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生命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偏差有关。故本研究提出在生命教育课程开设、专业化教师培养方面做出建设性努力,并重视家庭、社会等环境在生命教育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而形成教育合力,促使生命教育步入“正规”。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范式”。并认为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在某一范式的指导下进行的,范式是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而科学革命实际上就是范式的转变,指出一种范式经革命向另一种范式逐步过渡,正是成熟科学的通常模式。本文就范式理论对心力衰竭治疗进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夫真  张文新  张玲玲 《心理学报》2009,41(12):1165-1174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08名初一至高二城市青少年,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的关系。结果发现: (1) 青少年疏离感年龄段差异显著, 高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初中生; (2) 青少年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环境疏离感最高, 其次是社会疏离感, 人际疏离感最低; (3)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这一中介作用的实现受到同伴接纳的调节, 即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
张玲玲  姜守明 《学海》2006,(1):190-193
英国这个漂泊在大西洋中的小岛,曾经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漫长时期中湮没无闻,但到了近代却突然崛起,一跃成为西方强国中的领头人,并独领风骚数百年,给人类文明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曾经号称“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的国家又逐渐衰落,回归到欧洲的版图之内,回归到大西洋中那个小岛。这其中的前因后果必然是所有关注英国命运的人们想要揭开的谜底。最近,由刘成、刘金源和吴庆宏三位英国史博士共同撰写的《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三秦出版社,2005年5月版)一书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解答。需要…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的个人未来发展目标和担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标和担忧是个体关于未来的心理表征,对个体日常指向未来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采用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调查了近2000名初中、高中和大学青少年,结果发现,青少年的目标和对未来的担忧反映了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同时它们又因被试的年龄、性别、城乡背景以及思考内容领域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你是上海人, 他说广东话; 只要把十字一划, 原来我们是一家!  相似文献   
19.
亲爱的朋友,看!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502名11岁城市青少年为期2年的追踪调查,考察了青少年早期内化问题发展的稳定性及母亲教养对1年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预测.结果发现:(1)青少年早期的内化问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男青少年相比,女青少年保持较高的内化问题水平;(2)母亲控制惩罚教养可以正向预测1年后男青少年的内化问题,母亲温情引导可以负向预测女青少年的内化问题.青少年先前的内化问题对母亲教养与其1年后内化问题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对于先前内化问题水平较高的男青少年而言,母亲较高的温情引导和控制惩罚教养正向预测其1年后的内化问题;对于先前内化问题水平较高的女青少年而言,母亲较多的温情引导则负向预测其1年后的内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