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雷怡  梅颖  张文海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8):1391-1403
恐惧泛化是条件性恐惧反应转移到另一个相似但安全的刺激的现象。适当的恐惧泛化对人类有积极意义, 而过度的恐惧泛化则不利于个体有效地适应环境。基于知觉的恐惧泛化研究揭示了恐惧泛化的规律, 因而被广泛应用。本文首先梳理了对知觉恐惧泛化的相关研究, 介绍恐惧泛化的经典理论基础—巴普洛夫条件反射以及恐惧泛化梯度; 其次简要回顾基于多个感觉通道(即视觉、听觉、情景)的知觉恐惧泛化研究现状; 再次, 分别对海马、杏仁核、脑岛和前额叶等脑区在恐惧泛化中的作用进行回顾, 进一步总结出恐惧泛化的神经环路结构模型。最后, 简要区分了基于知觉的恐惧泛化和正在兴起的基于概念的恐惧泛化, 进而指出未来研究需要结合基于概念的恐惧泛化、区分被试对刺激的辨别力、增加恐惧刺激材料的准确性及多样化、结合激素等个体差异和多模态脑成像数据来展开。  相似文献   
32.
特质焦虑者作为焦虑障碍易感性个体,会表现出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偏向,从而损害中央执行系统的抑制功能。但是不同情绪性评价刺激会如何调控特质焦虑者的抑制功能还不太清楚。为此,本研究以脑电P3b为抑制功能指标,要求高低特质焦虑组在三种不同评价下完成反向眼跳范式,考察不同性质的评价如何影响特质焦虑的抑制功能。行为结果发现,高焦虑组比低焦虑组错误率更高;积极评价条件下,高焦虑组的反应时慢于低焦虑组。ERP结果进一步发现,无评价条件下,高焦虑组的P3b波幅大于低焦虑组;低焦虑者在积极评价条件下的P3b波幅大于消极评价条件,但是高焦虑者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积极评价会损害高特质焦虑者的抑制功能,而消极评价则促进了高特质焦虑个体的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33.
徐进  李红  雷怡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1):1961-1968
识别模糊表情对人类社会交往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们发现, 情境信息影响模糊表情识别。基于此, 文章探究了影响模糊表情识别的五种情境信息, 包括文字描述、情绪表情、颜色背景、嗅觉信号和人格因素, 旨在揭示情境信息影响人类识别模糊表情的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可以从突出模糊表情的主体研究地位、清晰界定情境信息、探索新的研究范式以及明确影响效价转移的脑区四个方面入手, 进一步拓宽模糊表情识别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4.
给22名被试呈现若干组在外形与纹路上变化的电池图片,要求指出何种类型的电池有电.结果发现,被试会快速觉察电池的共享特征并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如若电池间无共享特征,被试则需较长时间才给出"无法概括"的反应.共享纹路时,被试在"共享-无干扰"条件下的反应明显快于 "共享- 有干扰"条件下的反应,体现出假设形成与验证的过程.共享特征为外形的反应时短于共享特征为纹路的反应时 ,这说明被试在任务中采用的是整体优先的加工策略.  相似文献   
35.
索涛  冯廷勇  顾本柏  王会丽  李红 《心理学报》2011,43(12):1430-1440
“做效应(action effect)”是指决策中由“做(action)”与“不做(inaction)”行为引起的相同决策后果, 却诱发了不同强度的情绪体验。本研究使用ANSIE量表筛选了责任归因不同倾向的两类被试(极端内控者、极端外控者), 运用ERP技术, 在一项简单赌博实验任务中考察了这两类被试的“做效应”差异及其电生理证据, 旨在探讨责任归因对“做效应”的调控作用。行为结果表明, 无论结果输赢, 极端内控被试的“做”与“不做”行为结果诱发的情绪强度和责任感强度都没有差异, 而极端外控被试的“做”行为诱发的情绪强度和责任感强度都比“不做”行为诱发的明显大; 脑电结果表明, 在FRN和P300上, 极端内控被试的“做”与“不做”行为诱发的FRN和P300波幅之间都没有差异, 而极端外控被试的“做”行为诱发的这两种脑电成分波幅都比“不做”诱发的较大。简言之, “做效应”在极端内控被试身上表现不明显, 而在极端外控被试身上表现明显。“做效应”很可能是由于个体对不同行为导致的相同决策后果的责任归因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36.
聋童执行功能发展:聋童与正常儿童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标准Dimensional Change Card Sort任务(DCCS),对76名智力正常的3~8岁聋童和78名3~5.5岁的正常儿童进行了对比测试,旨在考察聋童执行功能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结果发现,3岁组的聋童和正常儿童在DCCS任务上的表现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正常儿童在4~4.5岁时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期,而聋童要在6岁时才有快速的发展,到7岁后才相当于正常儿童5岁的发展水平,大约滞后2年。研究认为,造成聋童执行功能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1)语言符号系统和聋童特有的符号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2)聋童可能存在计划和灵活性的缺陷;(3)聋童可能存在命名和标识策略上的困难和注意机制的缺陷。结合关于聋童心理理论发展滞后于正常儿童7年以上的报道,心理理论发展和执行功能发展在聋童身上表现出较大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37.
遵守规则是理性决策的必要条件。本研究考察了222名大学生和157名老年人进行选择活动时所遵循的规则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大学生的选择与老年人相比,具有显著的“不规则”倾向,然而此倾向在老年人中并不存在。在面对假设的超市折扣卡时,大学生的“非规则”选择显示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理性,而老年人的“精明”决策进一步证明其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复杂认知能力如判断和推理等在老龄期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38.
后悔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悔是基于对不利或相对不利行为结果的反事实思维诱发的一种复杂的负性社会情绪,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决策和身心健康具有重大的影响。与失望情绪相比,后悔在现象学、产生条件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后悔不仅会受到个体的行为方式、人格特征、归因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结果信息属性的影响。后悔的预期和体验涉及的功能性脑区主要包括:眶额皮层、扣带前回、海马、杏仁核。研究后悔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后悔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39.
创伤是指灾难性或创伤性事件给个体带来的伤害,不仅指身体受伤害,还包括心理伤害。创伤因素引发的强烈的情感反应和心理阴影会形成创伤心理,处理不当会进一步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了创伤性事件引起的创伤心理及其形成的根源和创伤后应激反应的脑机制,最后根据心理学最新的相关研究结果提出干预建议,为有关部门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0.
本研究采用囚徒困境任务,考察了91名10~12岁儿童和101名成人在博弈决策中合作行为的特点。并分别考察合作指数和描述方式这两个变量对个体合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描述方式对儿童的合作行为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回避"描述中较之"趋向"描述有更多合作行为,而描述方式对成人则无影响。(2)儿童对合作指数不敏感,平均合作率显著高于成人,表现出合作倾向;成人平均合作率随合作指数的升高而升高,但始终处于几率水平之下,表现出竞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