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通过简要回顾儿童遮挡绘画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对幼儿遮挡绘画中理智写实性绘画与视觉写实性绘画持不同见解的两种概说:"知见说"与"表征策略说",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绘画认知理论——遮挡图式的格式塔渐成论,由此展开幼儿遮挡绘画的表征策略及其与幼儿认知发展的关系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2.
通过两个实验深入探讨了前提项目间差异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表现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1)多样性效应受多样组和非多样组之间差异(前提项目间差异)大小的影响,在减小两组差异的前提下,5~6岁儿童尚未表现出多样性效应;除个别任务外,8~9岁儿童表现出多样性效应(实验1)。(2)对前提图片的形状差异进行数量化处理后发现,儿童在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任务上的归纳判断力度随前提项目间差异的增大而增强;在前提项目间差异很小的情况下,10~12岁儿童也没有运用多样性信息进行推理;当前提项目间差异很大时,被试表现出多样性效应(实验2)。  相似文献   
123.
本研究采用学习-测试研究范式,以"Swahili-汉语"配对词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实验条件测试对大学生第二外语词汇习得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1)不同实验条件的累积回忆正确率相同;(2)测试效应显著,且对长时保持具有促进作用;(3)被试对不同实验条件的学习效果的预期与事实不相符。这些结果表明,自我测试既有助于学生高效习得第二外语词汇,又有助于教师改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4.
儿童特质推理与情绪和效价线索理解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从情绪、效价两个角度探讨儿童特质理解与线索理解的关系。372名4、5、7岁儿童完成了贴标签和行为预测两类特质推理任务。实验一显示,所有年龄段儿童都能完成对情绪性特质害羞和胆小的推理,且特质和行为评定与情绪评定呈显著正相关;实验二显示,所有年龄段均能完成双重性质特质助人为乐和自私的推理,特质和行为评定与效价、情绪评定均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则只有效价评定进入方程。结果说明,儿童完成情绪性特质推理任务时与情绪理解能力关系密切,而对双重性质特质推理时更多的与效价理解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5.
设计了两个实验任务,探讨了颜色、大小和形状对68名8~10岁儿童归纳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相似性任务中,当测试图片分别与两组前提图片在大小和形状(颜色)上一致时,儿童认为测试图形与大小一致图形具有相同属性;当测试图片分别与前提图片在形状和颜色上一致时,儿童倾向于选择形状一致图形具有的属性。在变化性任务中,当两组前提图片分别在大小和形状上变化,而测试图形与前提组图形不同时,儿童认为测试图形与大小变化图形具有相同属性;当两组前提图片分别在颜色和大小(形状)上变化时,儿童的选择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同时变化每组前提图片的两个特征差异不显著,表明单独变化颜色、大小和形状来构成推理任务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6.
不同维度的执行功能与早期心理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和三种不同类型的执行功能任务来探究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共60名被试,3岁和4岁被试各30名,男女各半。区分自己心理状态和他人心理状态能力与执行功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混合成分执行功能与这一能力的密切联系上;在错误信念发展的早期,执行功能与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关系主要集中在“混合成分的执行功能与对自己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工作记忆的执行功能与对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能力”这两对联系上  相似文献   
127.
程一智  吴寅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6):1044-1057
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经济学中许多研究一致认为, 人的行为由双重学习系统控制, 分别是反射性系统和反思性系统。前者是自动化的习惯系统, 反应快速, 不需要消耗认知资源, 后者是反应较为缓慢的认知系统, 需要消耗更多认知资源, 但也更加灵活, 可以有效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两种学习系统并行存在而又相互竞争, 共同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究竟是哪种学习系统对人的特定行为起着主导作用, 又有哪些因素导致该系统对行为的支配, 是近年来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过去研究者们采用导航学习、概率分类学习或工具性学习及其计算模型, 从行为和大脑层面探讨双重学习系统在急性和慢性应激下的变化。通过回顾和分析这些研究, 我们总结出应激导致个体向习惯行为转变的生理机制, 即去甲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在杏仁核的参与下与受体结合协同作用于双系统相关的脑区, 并从该角度出发重新梳理和解释毒品成瘾的形成。未来需要重点关注个体基因差异与应激影响学习的关系, 并采用多种研究手段以更好地揭示其背后的神经和内分泌机制。  相似文献   
128.
就0-1.5岁婴儿的知识表征方面,该文主要介绍了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指出婴儿的表征能力由感知表征向意义表征发展.即使很小的婴儿都已经有了相当复杂的表征能力,能初步感知典型的变化,识别不同种类物体的物体,表征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数量关系、因果关系等,对动因有一定的理解,并逐渐形成概念和图示  相似文献   
129.
说谎行为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表现,儿童说谎行为的发展有利于其认知发展,促进其对社会道德规范的了解和学习,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回顾现有的儿童说谎的类型,包括反社会谎言和亲社会谎言,介绍儿童说谎的研究范式以更全面地了解儿童说谎的种类,包括被动说谎范式和主动说谎范式,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指出未来可研究方向,如修改范式、增加对亲社会谎言的研究和对特殊儿童的谎言研究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说谎的发展过程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0.
本研究旨在探讨知觉组块中部件类型和空间交错关系信息的学习是否促进问题解决。研究采用学习-测试范式,71名有效被试(女性25名,平均年龄=20.51±2.35岁)先学习解答组块破解问题然后进行测试。研究分别在学习和测试阶段基于组块破解任务操纵了部件类型(汉字水平vs.笔画水平)和空间交错关系(交错vs.非交错)。学习阶段,被试分别在四组中完成组块破解练习;在测试阶段完成所有四组问题。研究发现,对交错关系信息的学习与利用相对于部件类型信息促进了问题解决:在涉及交错信息的测试任务上,涉及交错信息比非交错信息的学习条件解答率更高,反应时更短;反之则不是。然而部件类型则没有发现类似的促进效应。与此同时,交错关系信息的习得需要对任务的重复操作学习:涉及交错关系信息的组块破解学习成绩在不同任务间并不随时间推移而提高,但会随重复学习次数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