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项目反应理论是测量被试潜在特质的现代测量理论, 潜在类别分析是基于模型的潜在特质分类技术。混合项目反应理论将项目反应理论与潜在类别分析相结合, 能够同时对被试分类并量化其潜在特质。在阐述混合项目反应理论概念、原理的基础上, 介绍了MRM、mNRM和mPCM等几种常见混合模型及其参数估计方法, 并从心理与行为特征分类、项目功能差异检测、测验效度评价等方面评述了其在心理测验中的应用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2.
阶层线性模型是处理阶层结构数据的高级统计方法, 项目反应理论是精确测量被试能力的现代测量理论。多水平项目反应理论将阶层线性模型和项目反应理论相结合, 将项目反应模型嵌套在阶层线性模型内, 实现了项目参数和不同水平能力参数的估计, 对回归系数和误差项变异的估计也更加精确。作者概述了多水平项目反应理论的发展历程, 并从项目功能差异、测验等值、学校效能研究等方面评述了多水平项目反应理论在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的应用, 总结了多水平项目反应理论的价值, 同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3.
牛端  张敏强 《心理科学》2012,35(5):1240-1246
本研究采取工作分析和行为事件访谈整合的研究范式构建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然后通过团体焦点访谈、测验编制、评价第二个校标样本等三种方法,验证模型的专家效度、构想效度与同时结构效度。结果表明: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包括8项:创新、批判性思维、教学策略、专注、社会服务意识、逻辑分析能力、成就欲、尊重他人;高校教师胜任特征自评问卷可简缩为三个因子,即人员导向、成就导向和创新导向,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水平的工具;将结构化工作分析与行为事件访谈法整合构建胜任特征模型,是可行和有效的建模路径。  相似文献   
44.
追踪研究中普遍存在缺失数据, 缺失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影响统计推断的精度及研究结果的有效性。首先, 阐述缺失机制及判断方法, 比较追踪研究中主要的缺失数据处理方法的特点、及实际应用中的缺失处理方法的选择和软件实现。其次, 对国内心理学中92篇追踪研究文献进行分析, 发现有59篇(64.13%)报告不同程度缺失, 其中仅39篇报告了处理方法且均为删除法。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现有缺失数据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进一步规范应用研究中缺失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45.
方杰  张敏强 《心理科学》2013,36(3):722-727
采用数据模拟技术比较了(偏差校正和未校正的)参数和非参数Bootstrap方法在简单中介效应分析中的表现。结果表明,1)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的总体表现优于未校正的Bootstrap方法,但在某些条件下会高估第Ⅰ类错误率,导致在 时的置信区间偏差较大。2)参数Bootstrap方法优于非参数Bootstrap方法,偏差校正的参数百分位残差Bootstrap法的综合表现最优,且具有适用范围广,对原始样本依赖性小的优点,最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46.
传统的分类分析法虽然是潜在类别模型常用的后续分析方法,但容易导致后续模型中潜在类别与其他变量之间关系的低估。现阶段已发展出多种改进的方法:一步法、基于模型的方法、Bartlett法,改进的分类分析法(包括ML三步法、BCH法、纳入式分类分析法)。本文对这些方法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进一步针对心理学研究数据的特点,使用模拟实验探讨适用于潜在剖面模型的分类分析方法,结果发现:传统方法低估潜在类别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ML三步法只有在潜在类别概率分布平均时估计精确;BCH法估计最接近真值,但在低分类区分度、大效果量时出现概率估计为负值的情况;纳入法虽有轻微的高估,但在各种模拟条件下参数估计最为稳健。这些方法受分类区分度、类别概率均匀性以及潜在类别变量与附属变量关系的效果量所影响。  相似文献   
47.
认知诊断模型发展及其应用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结合派生出的认知诊断理论, 利用现代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作为工具, 诊断被试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认知诊断有多种模型, 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特点及应用条件。模型的选择和认知诊断方法的应用对认知诊断的结果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模型之时需要了解各种认知诊断模型的发展过程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48.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中测验安全控制方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在实际应用中曾经受到了测验安全问题质疑。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种研究思路提出了测验安全控制的方法:一是控制项目的最大曝光率, 沿着这个思路发展出来的方法有SH法、项目合格方法、多重最大曝光率法等; 二是改进选题策略, 沿着这个思路发展的方法主要是 分层法及其变式。此外, 近年来出现了测验安全控制方法之间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本文从均方误差、项目曝光率、题库利用率等指标论述了测验安全控制方法的优缺点, 并概述了这些测验安全控制方法的研究发展历程与发展思路, 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9.
对315名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他们前创业行动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大学生前创业行动的参与度较为积极,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而且,大学生的前创业行动受到了创业效能感、创业意愿和个体背景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以及受到了创业政策熟悉度、大学生家庭所在地创业环境等外部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对高校针对性开展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元回归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调节变量的识别。从元分析技术的原理谈起, 介绍了元回归模型, 然后采用蒙特卡洛模拟, 基于统计功效和估计精度探究效应量个数对元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的影响, 从而确立效应量的最小个数需求。主要研究结果为:(1) Wald-type z检验方法在元回归中易犯I类错误; (2)为达到参数估计要求, 元回归至少需要20个效应量; (3)纳入合适的调节变量能降低对效应量的个数需求。基于研究结果, 提出以下建议:(1)研究者应慎重使用Wald-type z检验方法和CMA软件; (2)研究者至少需要20个效应量, 且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增加效应量个数; (3)研究者应当积极探索合适的调节变量; (4)未来审稿人可参考最小效应量个数需求对元回归研究进行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