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范礼安:首倡学习中国文化的传教士●康志杰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玛窦(MathieuRici)是明朝末年来华传教的代表,他与中国开明的士大夫联手进行的文化交流工作,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他所开创的“以学术辅传教”的方略,终于使来自远西的耶稣会士们在中国社会站稳...  相似文献   
32.
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报道近年来较多,小儿方面的报道甚少。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病变,多见于青壮年,儿童期少见:但随着儿科医师对MS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检查手段的不断完善(如MR检查的应用),儿童患者并非罕见。有人报道最小年龄24个月,10岁以前发病较少见,不足MS总数的3‰。因其危害性较大,在儿科领域已引起重视。本文总结了1991年10门以来共20例小儿MS的临床及MRI资料,并对其特点及MRI早期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3.
我亲爱的老朋友:您会理解我为何这么迟才回复您在发来祝贺我的(获得博士学位)50周年庆的贺电后又写来的如此亲切的信函!自去年秋天以来我就已经在走向我原先曾有过的一种忧郁状态的途中,而政治的发展必定会越来越多地对我的情感造成压抑。我在年迈时还不得不经历一些我从未认作可能的事情:一种精神上的犹太区的建立,  相似文献   
34.
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应届医学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比例日趋增大,形成了一般的考研热,医学院校临床实习与考研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扰乱了临床教学医院的教学秩序,严重影响了学生临床实习的质量。有些学生对临床实习只是采取应付的态度,致使临床实习质量严重滑坡,给教学医院的医疗和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影响。为此提出考研与实习的矛盾对策。  相似文献   
35.
天主教作为制度化的宗教,离不开各类经济活动。为了维持宗教活动的各项开支,扩大宗教的影响,教会需要采取种种方式吸纳资金。明清在华欧洲传教士以耶稣会士为主,他们在向欧洲申请传教经费的同时,还在中国内地置办地产、开办钱庄。本文以18世纪北京耶稣会士开办钱庄为研究对象,重点梳理耶稣会士开办钱庄的基本情况,同时对其复杂原因进行剖析。透过这一事件可以发现,财富是宗教发展的杠杆,通过追寻财富而拓展传教事业,应该是北京耶稣会士开办钱庄的主旨和关键。  相似文献   
36.
智力运动是以开发智力为目的且涉及到较多认知活动的竞技运动。研究表明, 长期的智力运动经验会影响专家在领域内任务中知觉及记忆的行为表现及其大脑活动。智力运动经验使专家知觉广度增大的同时, 促进专家对棋子关系进行整体性知觉加工, 且这一过程与颞顶联合区、缘上回、压后皮质、侧副沟、梭状回等区域有关; 在长时记忆中存储的具体(空间位置)及抽象信息(知识、策略、棋子关系等)是专家记忆优势发生的基础, 该过程与内侧颞叶、额叶和顶叶有关。未来研究可以从智力运动类型、创新实验范式, 结合测量设备及认知特点, 深入探讨智力运动专家整体知觉优势及记忆优势的神经机制, 为人工智能和技能训练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倪梁康 《哲学研究》2012,(8):28-35,128
近年来,笔者在现象学与唯识学关于客体化行为与非客体化行为关系的讨论方面,曾做过初步思考。(参见倪梁康,2008年,第80 -87页)最近在翻译耿宁《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一书时,受其讨论的心性现象学诸问题之启示,试图对该书中相关论述的脉络做一大致的梳理和可能的补充,同时也尝试着继续在客体化行为与非客体化行为关系的标题下做另一方向的展开,即发掘和探讨在儒家心学中蕴含的对意识结构的分析把握与在心识发生方面的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38.
本文是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系耿宁教授2010年出版的关于儒家心学的一部巨著《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巴塞尔,2010年,约100万字)的结束语。其中对该书主要阐释的论点做出回顾与总结。尤其谈及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观念和精神经验,有必要以现象学的方式(意识分析的方式)继续探询的八个重要论题。全书已由译者译成中文,计划2012年交由商务印书馆于"现象学文库"中出版。  相似文献   
39.
严格意义上的"现象学的伦理学"是一种反思—描述的伦理学。胡塞尔、哈特曼、耿宁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现象学伦理学的三种可能性,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现象学反思中进行的对道德意识的有意无意的本质直观。这样一种现象学的伦理学与其说是一种价值伦理学,不如说是一种道德心理学或道德意识现象学。现象学的反思—描述伦理学与近代以来的规范伦理学的区别,非常类似于数学—逻辑学中的直觉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差异。与后面两种数学理论一样,前面两种伦理学说也不能被理解为是非此即彼、相互排斥的。只是对它们之间的奠基关系的不同理解,会导向在伦理学思考中的两种不同立场:反思—描述伦理学的和规范伦理学的。这两种伦理学需要彼此互补才能最终构成完整的人类道德系统。  相似文献   
40.
玄奘《八识规矩颂》新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为作者新译释的《玄奘八识规矩颂》而撰写的导言。在第一部分中首先介绍的是佛教“唯识学”及其“识”的基本含义。在第二部分中则进一步介绍“唯识学”在印度的缘起及其以后的发展史,以及它在中印文化传播中扮演的角色。第三部分是对《八识规矩颂》作者玄奘的总体介绍和评价。第四部分再现了历史上关于《八识规矩颂》之真伪的争议,并对这个争议做出自己的评价。最后的第五部分则是对《八识规矩颂》新译释的几个方法和义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