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0篇
  1965年   15篇
  1964年   8篇
  1963年   10篇
  1962年   5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过去三个世纪中.西方一直在两种根本对立的的界观间徘徊彷徨。一种世界观认为,世界本身基本上是无活力的和消极的,在这样一个世界上、任何希望、梦想和奇异的技术理想都是可能的。另一种世界观则认为。在世界中存在着某种精神.这种精神使世界上的一切小物变得神圣不可侵犯.并统统记录在案。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和牛顿唯物主义——确切地说.和18世纪对牛顿力学的唯物主义解释——相对立的泛神论。17世纪,相反的情况即已出现。文艺复兴的奇妙世界已让位于笛卡儿机械唯物论的胜利。至于  相似文献   
912.
摄影及对十九世纪法国艺术和文学传统构成的其它威胁米里埃拉·梅拉腊1839年,当用达盖尔银版法拍摄照片的发明消息传入科学院内时,这本文译者:柳利种奇迹般的发明已征服了一批渴望的和易于接受的公众。达盖尔银版照相机的风行,以及随后摄影的风行,迫使艺术家和评...  相似文献   
913.
主的怜悯     
干雄杰 《天风》1995,(8):40-40
褴褛着身 走向你 你却怜悯 提着脏篮 走向你  相似文献   
914.
编者按: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孔子诞辰2545周年纪念与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10月5日至8日于北京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李岚清、谷牧同志出席会议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期间江泽民主席接见会议部分代表并合影留念。这次会议有来自国内和台、港、澳地区学者200余名(其中台湾学者14名,香港学者8名,澳门学者1名)。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澳大利亚、瑞士等二十多个国家学者90多人。会议共收到论文105篇,数十位学者在分组会上宣读了论文,发表了意见。下面这一述评,对讨论…  相似文献   
915.
韩泽明 《美与时代》2007,(8):125-126
近年来,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抬头,素质教育滑坡的现象日趋严重.在素质教育这个全面、平衡的教育体系中,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感,树立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美术教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16.
要让基督重新回到中心地位。 若望·童·思高(卒于1308年)的神学思想比他的生平更加鲜为人知。人们对童·思高的列品毫无疑问,就是为了表彰他这种极富于现实性的神学思想,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更新我们的要理讲授。 这位方济各会大师之所以著称于世,是因为在某些更伟大的神学家们,尤其是  相似文献   
917.
圣言察觉了不通过死亡、腐朽是不可能被消除的,现在基督自己作为天主的圣言,永恒的父的子,是不可能死的,由于这个原因,他采用了一个会死的肉体,藉属于一切之上的圣言,以死足以交换会腐朽的一切,通过复活的圣宠,为了所有其他的人,腐朽宣告结束了。他经过死亡舍弃了他所取的肉体,作为下个无疵点的奉  相似文献   
918.
现代哲学是对基础的探求;当代哲学则广泛地把这种探求作为错误而加以摒弃。在此,我无意反驳基础主义,而是把它退出历史舞台视为理所当然。这样做也就意味着认定某些形式下的怀疑论论题已被击败,这一点尤其适用以下这种形式的论题:“我们一致认为合理的这种观点或那种观点不能面对其可能的相反的观点而得辩护,因此,它是武断的、非理性的。”任何一个这样的论题,都基于一种对基础的强烈要求。我一概认为,都是错误的。 然而,我相信,我们仍会受以往基础主义幽灵的骚扰,每一个幽灵都以一种使人困惑的相对主义来威胁我们。我将要讨论的诸种基础主义幽灵,与其说是通过表面相似性,不如说是通过我的剖析而联系起来的。这些幽灵到处散布认识论的消亡,而我只要可能就把这些问题明确地与科学联系起来。在任何情况下,我都将关注科学的某些实用方面。我认为科学是给我们提供模型的。在科学哲学和一般认识论中,如果我们要使用这些模型对我们来说,决定性的就是要鉴别把我们自己与那些模型联系起来的行为之自主性。简言之,这指的是相对于纯科学的应用科学之自主性。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的观点来进行思考,在此只集中论述他们的理论与信念的内容。  相似文献   
919.
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辆豪华轿车停在调查事务所的门中,一位白发苍苍、却依然风度翩翩的老人径直走进我的办公室,告诉我说:“请你为我做一件事。”  相似文献   
920.
“心”,在佛教中有着最为丰富的诠释。认识自己的心,把握自己的心,自如地运用自己的心,最终超越一切束缚,得到涅槃寂静之乐,这是非常美妙的境界。当年佛陀证悟到了这个境界,便从内心流出无尽的悲悯,以圆满的智慧,向我们揭示了“心为法本,心尊心使”的真理。了解心,无疑就是了解了一切事理的根源,而智慧地运用此“心”,就能引导一切众生走向幸福美满的生活。“心”本来是自然的、清净的,没有造作,不染纤尘。如同静静的湖水,内不涌动,外无波澜,映现万事万物,明明朗朗。而心的这个“本来”,被无明烦恼障蔽后,变得杂乱垢染,念念无常,如同湖面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