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猪鼻子和防毒面具1915年4月22日德军向英、法、比三国联军实施了化学袭击,联军伤亡惨重。然而,在如此令人恐惧的杀伤武器面前,却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意外,就是该地区的猪却安然无恙。这个偶然的发现,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这是什么缘故呢?经过反复试验观察,他们发现当毒气袭来时,强烈的刺激使猪把长长的嘴巴插进泥土里,这种本能使它幸免于难。科学家进一步试验后,发现泥土具有一定的滤毒作用。于是,他们依照猪鼻子的形状造出了防毒面具,并在滤毒罐内装上颗粒状的活性炭。这样,一种像猪鼻子的防毒面具诞生了,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菜锅与军用…  相似文献   
32.
旨在探讨舞动治疗对于辅导员职业倦怠干预的效果,为辅导员缓解职业倦怠提供方法和依据。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三所高校中抽取60名辅导员进行研究,分为两组,通过舞动治疗与普通系列讲座两种方式,并前后对照探讨舞动治疗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采用前后测对照组实验组实验法,使用问卷对60名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共包括两部分,分别为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GS)。结果显示舞动治疗后职业倦怠的情绪耗竭和玩世不恭维度得分显著下降,成就感得分显著上升,自我效能感显著提升;系列讲座后职业倦怠的玩世不恭和成就感得分没有变化,情绪耗竭得分明显增加,自我效能感没有改善。由此可以看出舞动治疗可以改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33.
我国素有伦理本位的文化传统,人们思想中的很多困惑与痛苦都可以从这种传统中找到相关根源。中国伦理传统有两大部分,一是从社会整体秩序的"应然"理想出发,注重"仁义"、"忠恕"的精英伦理,二是从个人本位需要的"实然"现实出发,讲究生存致用的世俗伦理。仁人志士大多将目光聚焦于精英伦理,注重于社会精英的德性培育,不屑于立足世情、民俗的世俗伦理的生存论价值。其实,世俗伦理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解惑资源,闪耀着道德实践的智慧光芒。  相似文献   
34.
1956年秋,匈牙利的反革命向最广大的群众暴露了现代修正主义的真正内容,表明了实现修正主义的蛊惑性的口号就是恢复资本主义,恢复资产阶级制度,而且是以最反动的法西斯的形式。现在,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正在阐释匈牙利修正主义在准备“十月事件”中的作用,揭露它的反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方面一进行巨大的工作。在匈牙利的报刊上已出现了一些揭露修正主义的根源,指出它在匈牙利传播的原因和它的基本原理的文章。在苏联报刊上除了对纳吉——洛山齐集团的修  相似文献   
35.
积极身体意象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接纳和独特性与功能性的欣赏,以及对身体评价信息的积极加工与保护,对个体具有内外增益的作用。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以及身体意象的操作性定义为理论框架,研究发现积极身体意象受到性别、年龄及身体质量指数等生物因素,人格因素、认知方式与内感受等心理因素以及重要他人、大众媒体及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对个体的身体认知、情绪体验及行为调控具有保护作用,其中,身体质量指数、神经质及感知来自重要他人和大众媒体的压力具有凸显性,心理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积极身体意象的影响大于生物因素。同时,功能性聚焦干预和基于自我同情的干预成为了当前使用最多的两种提升策略,前者的有效性更强,而后者的应用与推广更具优势。未来研究可以基于交叉理论,丰富积极身体意象的理论模型,探究其发展特点与发生机制,优化提升策略的内容与适用性并注意家庭因素的防治作用,助推积极身体意象的中国化研究。  相似文献   
36.
上帝的心愿     
必言 《天风》2003,(7):43-43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品味,去珍惜!如果你留意,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以及上帝造人的美好心愿!正如歌中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的确是,一次次的风吹雨打,都是督促着我们快快长大!  相似文献   
37.
介绍目前尚不为国人所熟悉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分析其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所符合的世界遗产评定标准,提出"文化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将文化景观遗产归纳为人类长时间居住地,宗教、历史、园林建筑(群),农业、工业遗迹和人类迁徙、贸易等活动路线四种类型。此外,还分析了世界景观遗产应采取的保护方式,并认为文化景观遗产必将在世界遗产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最后,指出了中国拥有更多文化景观遗产的潜力十分巨大,应未雨绸缪,加强文化景观遗产的研究、规划和申请。  相似文献   
38.
2005年11月24-25日,应韩国穆斯林联会的邀请,中国伊协研究部张广林主任及敏昶先生出席了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的“亚洲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共存与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伊斯兰教传入韩国50周年。此次研讨会由韩国伊斯兰教研究会、韩国伊斯兰教文化学院发起组织,韩国穆斯林联会承办,伊斯兰会议组织、伊斯兰世界联盟、科威特宗教基金部、利比亚宣教协会、韩国文化与旅游部,韩国研究基金会、韩国基金会、韩国中东协会等协助举办。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最高会议组织主席Bouamrane Cheikh、世界穆斯林青年会议秘书长Saleh Sulaimanal-Wohaibi…  相似文献   
39.
在人生的征途上,并不都是径情直遂的坦途,还会遇到矛盾冲突的十字路口。有的通往正义的巅峰,有的导向邪恶的洞口,何去何从,客观形势迫使人们必须从道德上作出某种选择,从而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在小说《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中,通过彭树奎这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对于我们研究、探索“文化大革命”中伦理道德的变异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40.
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于1983年率先在国内高校中招收宗教学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宗教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到目前为止,本所已招收中国道教、道教与中国古代科技、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宗教理论与当代宗教、中国佛教研究等方向的15届硕士生56名和中国道教、中国佛教、道教与中国文化方向的9届41名博士生。现已有M名硕士生和17名博士生毕业,均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有的已成长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所内现有在读硕士12名和博士生.24名。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在宗教学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突出@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