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世界巨富洛克菲勒像往常一样简单地用过早餐,便开始忙碌地处理起一天的繁重工作。  相似文献   
42.
真爱如刀     
真爱像什么呢?我的思绪开始飘动,像水,像花,像钻石,像琉璃……无数个答案跳跃而来,似乎都很贴切,似乎又都有些缺憾。后来,我又问过许多人,搜集到的比喻五花八门,虽说大多新颖别致,却没有一个让我击掌叫绝的,直到遇到朋友亚宁。  相似文献   
43.
20世纪中叶的一个夏天,从法国南部偏远的乡村来到首都巴黎寻找机遇的一位青年,脚步匆匆地走过香榭尔大街,流光溢彩的现代化都市的繁华令他目不暇接,快速成功的渴望在心底强烈地燃烧起来。  相似文献   
44.
《管子》廉政理论内涵丰富,且具有深刻的哲理依据:“廉政”源自天地大道运行。《管子》“廉维论”视“廉”为国家核心价值观之一,从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度论证了“廉”的重要性,并第一次把君臣为政的廉政要求,提升到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廉维”论。经济与军事实力的强盛,只为齐国的霸业提供了基础与可能,而促使这一可能转化为现实是《管子》所弘扬的“礼义廉耻”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获得广泛认同。这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实现其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尤其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5.
46.
那天,刚大学毕业、多次求职受挫的赵明,向我倾诉满腹怀才不遇的苦恼。他在那一长串的抱怨中,从未反省一点自己的不足,而只是愤愤不平地责怪这世界上有着太多的不公平,慨叹慧眼的伯乐实在太少了,竞让他这样的“千里马”无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47.
古语有句话说的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个体的人尚且如此,那作为学生群体的班级也一定是这样。一个班级内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是优等生,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驾驭知识等方面有所欠缺,尤其表现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上,由于数学学科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很强,其中融合的思维成分较多,所以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思维滞塞,兴趣不高,导致数学成绩一直得不到提高。习惯上把这部分学生定义为“学困生”。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首先得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能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48.
他生于1988年,祖籍浙江省嘉兴市平湖。5岁那年,父母为了锻炼他的体质,开始让他学习打篮球,但父母从未期望过他有朝一日能成为篮坛明星。在父母看来,打篮球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好好读书,才是第一位的。高中毕业后,他进入哈佛大学,主修经济学,副修社会学。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在大学里依然是篮球场上的"风云人物",他还带领哈佛大学篮球队,取得常春藤联盟分组冠军。然而,他的NBA之旅的初期却不断地遭遇挫折:先是参加NBA选秀失败,好容易与金州勇  相似文献   
49.
周爱保  崔丹  马小凤 《心理科学》2014,37(3):661-667
摘 要:在学习中,提取失败能否产生对知识的有效学习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以事实和概念类知识为实验材料,三个实验采用经典范式探讨了复杂意义条件下的提取失败后的学习效果。结果显示仅在尝试提取事实类题目失败后,促进了知识的保持和迁移;在迁移成绩上延时反馈优于即时反馈的效果。表明尝试提取复杂材料的信息失败后,知识的类型和反馈的时机决定了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0.
基于偏爱性关系,功利主义的批评者认为,功利主义所主张的非个人性导致了主体的道德异化。但这种批评是不恰当的。事实上,道德本质上是非个人的,且对于主体而言,道德的非个人特征也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但功利主义却对主体施加了不合理的道德约束和限制,一个合理的道德理论需要在个人观点与非个人观点之间保持一种恰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