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9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1篇
  1965年   16篇
  1964年   8篇
  1963年   11篇
  1962年   5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试答无法回答的问题让·多尔梅松著萧俊明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年在巴黎以“我们不知道什么?”为主题召开了第一届哲学座谈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第欧根尼》第169期刊登了一些与会者的论文。第二届会议于1996年3月27—30日召开,讨论的问题如同前一届一样...  相似文献   
42.
禁地,亦即指由于地形原因而不可进入的地区,尤其是指出于政治、宗教或其他动机而作出的决策所禁止入内的区域(场所、城市、国家)。禁地往往蒙上了一种神秘的气氛.几乎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到达拉萨曾是几代探险家的梦想。这一地区不仅对外人封闭,而且对“内部人”也封闭:任何人不得离开“外出”。德川幕府对日本实行的隔绝就是这样一种双向隔离。当然.地理条件也有助于这种隔离,因而使之轻易地付诸实行。有人指出(或许这种说法不够严肃).举世闻名的中国长城不仅意味着防范匈奴入侵,更意味着防止中国人逃离。史料也表明中国过…  相似文献   
43.
司布真  李肇琳 《天风》1994,(11):11-11
恨恶罪恶 “你们爱耶和华的都当恨恶罪恶。”(诗97:10) 若你只想到罪恶怎样损害了你,你就有一个很好的理由来“恨恶罪恶”了。罪使你的心败坏成了什么样子呢?罪使你的眼睛瞎了,叫你看不出救主的荣美;它使你的耳聋了。  相似文献   
44.
智慧法轮     
主持寄语 《智慧法轮》从92年第1期开始,已经频频讲述了佛教的智慧。每回转法轮之时,我都很注意认真去“听”(实则当然是读),因为我觉得这个专栏的文章都相当不错,短小精辟,要言不繁。从这一期起,我从热心读者变成了主持人,那么,我该给大家奉献一份什么见面礼呢? 正在踌躇之际。  相似文献   
45.
医学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现代医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医学是什么都是一个始终存在着争论的问题。本文在概括了以往关于医学概念的几种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语义、思维方法等方面分析了产生争论的根源。最后,本文在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医学概念的一种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46.
菩提一叶     
主持寄语朋友,这是一个美好的名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怎么样才算是朋友呢?古人说:“同门口朋,同志曰友”。“友,亲也”现代人解释朋友是“彼此有交情0人。当然,对朋友这个概念还会有许多别的说法,不过大致就是这样。朋友是亲近的,是彼此有感情交流的,是有相互切磋关系的,是有共同志向的……交朋友不容易,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有些人在与人交往时常常以利益为重,于是便有损人利己之行为,有防范地人之心思,这样感情淡薄了,关系也就疏而不亲,虽仍可称作共事之伙伴,都很难称之为朋友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要回…  相似文献   
47.
菩提一叶     
於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华严经偈没有惑业及魔境,也就无需求解脱,释迎牟尼佛就是在生、老、病死的人生途中悟出解脱之真谛的。惑即迷而不解之意与无明意近,也可说是烦恼的别名。这是人主观世界的问题。惑业简单的说就是因惑而造的业。生活在婆婆世界的人们能摆脱惑业吗?不可能!只有去面对它。魔境是客观外界的障碍,在贪瞑痴三毒弥漫的火宅中,处处都有魔境。这便是婆婆世界的世间道,要求得解脱无法离开的境界。莲花出自水中,但并不着水。人说:“出污泥而不染。”这是秽土中的净。日…  相似文献   
48.
有关短时记忆的发展问题,如果说在种系发展上已经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做了充分令人信服的、关于在进化中短时记忆不断改善的结论的话,那么,在个体发展上,人的早期短对记忆的发展问题的研究,还是个空白。有关记忆的实验心理学研究,是从儿童生后的第三、四年开始的。以往有关个体发育的早期阶段记忆的发展材料,主要来自《母亲日记》一类的资料,在这类资料中,有关记忆的记述,带有偶然性。在这个时期,记忆的某些形式,其中包括短时记忆,一般地说,还没有研究。  相似文献   
49.
我们这篇文章专门用来论讨在直接再现和延缓再现中,记忆和思维相互关系这个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А·А·斯米尔诺夫早就证实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是提高不随意识记效率的基础。积极思维活动的内容越复杂,就越容易识记。  相似文献   
50.
学校改革——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的体现。教育是为了使人适应生活而培养人的,而生活又在不断地发展,它对人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教育也应当不断地变化。这一改革将根据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