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对待宗教现象,就是在理论和实践上,根据阶级斗争观点,把宗教现象看作是一种在整个社会思想意识领域的阶级斗争。宗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从它的种种假设和推论出发,不能不同宗教相竞争。但是马克思主义对待宗教之积极的、社会政治的态度的基本标准,并不是关于宗教本身的这一种或那一种科学知识,也不  相似文献   
42.
5.没有相对主义的不可通约性总括 我想指出的是:在我重构库恩思想的时候,怎样才能避开某些最常见的对他的抨击和推崇意见。我把戴维森当作实证主义后继者的代表:把劳丹当作当代意见的代表,即认为库恩提出的问题虽重要,但对问题的解释过于陈旧;把巴恩斯当作那些认为库恩思想含有一种新的知识社会学的基本原则的代表。我在这些简单评论中仅想说明,库恩的3个命题适合当代的争论。  相似文献   
43.
Ⅱ.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第8章用一句简单而著名的话,说明他对时间的见解,但这一见解在两方面令人感到费解,引起人们研究的兴趣。他说:“时间是在那里存在着的并作为空洞的直观而呈现在意识面前的概念自身;所以精神必然地表现在时间中,而且只要它没有把握到它的纯粹概念,这就是说,没有把时间消灭[扬弃],它就会一直表现在时间中。”第一方面“时间是在那里存在着的并作为空洞的直观而呈现在意识面前的概念  相似文献   
44.
R.E.帕尔默在他著的《解释学》一书中写道:“当然,现代神学的论著中也常用解释学一词(hermeneutics),不过一般拼法是没有‘s’而是‘hermeneutic’”。《简编牛津字典》把“解释学”定义为“解释的、尤其是对圣经解释的艺术或科学。一般是把它和注释或举例说明区别开来的。”《天主教百科全书》(1910)卷七写得更明确:“习惯上解释学仅仅指圣经的注释的科学,即仅仅指收集正确解释圣经所应遵循的种种规则的学问。所以,注释与解释学,正如语言与语法、推理与逻辑,其关系是一样的。”很明显,这些定义说明,解释学研究解释的方法而不研究解释本身。然而加达默尔的解释学却与此正相  相似文献   
45.
前言爱因斯坦在他的自述笔记中认为,马赫冲击和动摇了人们对力学根本作用的教条主义的信念。他写道:“在这方面,当我还是个大学生时,马赫的《力学史》对我产生过深刻影响。从他不可摧毁的怀疑主义和独立思考精神中,我看到他的伟大。不过,在我比较年轻的时候,马赫的认识论见解也深深影响过我,这一见解今天在我看来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根据以上引文我们可以看到,马赫曾从事于两种活动:他批判过他所在时代的物理学,并且也逐步建立起一种“认识论见解”。这两种活动似乎是彼此独立地发展的;爱因斯坦晚年  相似文献   
46.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原则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使人善辩。——F.培根无限的权力容易使掌权的人的思想腐败。——M.庇特你是我的指导,哲学家,而且是我的朋友。——A.蒲伯生活而不勤劳是罪过,勤劳而无艺术则是蛮干。——J.罗斯金  相似文献   
47.
黑格尔总共讲过九次哲学史。第一次是在耶拿1805-1806年冬季学期;两次在海德尔堡(1816-1817年和1817-1818年);六次在柏林:1819; 1820-1821;1823-1824;1825-1826;1827- 1828;1829-1830。1831年11月他开始第十讲,但开了两次讲演会以后,便逝世了。不过,只是在1825年黑格尔才开始在他的哲学史课程中加进了中国哲学。两年以后,才把《老子》加进去。以上说明黑格尔在他生前最后六年中,是把中国哲学当作哲学史一部分来讲授的。黑格尔并没有说明他为什么直到1825年才讲中国哲学。这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在准备哲学  相似文献   
48.
伦理学问题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这不但是由于人的力量向非人的环境即向自然扩展的结果,而且也是因为人有了能够控制和干预人的生命本身的前所未有的新方法。人的技术力量的大大增强,导致伦理学发展方向出现新的情况。即使“善的根本原则”还和从前的一样,但是,为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们的环境,我们应该批判地、建设性地去改变那些“约束人的行为的伦理规定和对伦理行为的适用范围的规  相似文献   
49.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写道:“我们的时代就是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要受到批判。”鲍波尔从康德那里继承的所有理智财产,对他的思想形成来说,没有比所谓“独断的”态度和“批判的”态度的区别,对他的影响更加深刻的了。在鲍波尔早期研究活动中,他就声称“批判的”态度是与众不同的科学的态度,是与“独断的”态度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50.
(2)党列宁强调,共产主义制度下不仅国家将消亡,而且作为阶级社会统治形式的民主制度也将消亡。如果那时民主制度要消亡,自然,民主制度的机构,政党,也要消亡。这是必然的结论。作为阶级统治形式的强制机关国家消亡时,阶级统治的特殊形式民主制也必然同阶级利益的有组织的表现和代表者政党一起消亡,这适用于一切政党,包括工人阶级政党在内;因为当工人阶级及其特殊利益消失时,为什么这个政党还存在呢?这种没有国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