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86篇
  免费   4890篇
  国内免费   9153篇
  2023年   960篇
  2022年   1051篇
  2021年   786篇
  2020年   912篇
  2019年   1347篇
  2018年   1668篇
  2017年   861篇
  2016年   954篇
  2015年   791篇
  2014年   1924篇
  2013年   1574篇
  2012年   7853篇
  2011年   9534篇
  2010年   3613篇
  2009年   3049篇
  2008年   8423篇
  2007年   8053篇
  2006年   7387篇
  2005年   6201篇
  2004年   5509篇
  2003年   5097篇
  2002年   4519篇
  2001年   3275篇
  2000年   4185篇
  1999年   1767篇
  1998年   620篇
  1997年   591篇
  1996年   544篇
  1995年   600篇
  1994年   588篇
  1993年   517篇
  1992年   485篇
  1991年   459篇
  1990年   485篇
  1989年   457篇
  1988年   597篇
  1987年   579篇
  1986年   437篇
  1985年   530篇
  1984年   438篇
  1983年   454篇
  1982年   366篇
  1981年   355篇
  1958年   643篇
  1957年   523篇
  1956年   448篇
  1955年   425篇
  1954年   334篇
  1953年   304篇
  1952年   29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距离、观察姿势对大小知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問題 大小知觉是視知觉心理学中重要問題之一,也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經常接触的問題。前人研究表明,大小知觉总是与知觉对象的距离成一定的关系,并提出所謂大小-距离不变假設(Size-Distance Invariace Hypothesis)来說明这种現象。在一般情况下,对象离开观察者愈远,网膜视象随距离按比例縮小,而观察者所知觉的大小却仍接近对象的原来实际大小(物理大小),也就是說大小知觉保持着一定的恆常性。这是大小知觉与距离关  相似文献   
892.
Most current commercial devices dispense dry food pellets by moving the pellets horizontally toward a discharge point. Individual pellets, captured by perforations in a horizontal metal disk, are discharged one by one by stepwise rotation of the disk within the pellet reservoir. In our laboratory, where the average pellet discharge rate is some 20,000 pellets per week, feeders of this type produced occasional problems. Some were electronic; others involved failure always to capture a pellet in each perforation, particularly when the pellet supply was low. But the most common problem was an accumulation of pellet chips and dust under and around the perforated disk, which ultimately jammed the mechanism. Despite weekly cleaning and maintenance, troubles arose at least twice a month, prompting a search for a simpler pellet-feeder design which would be more reliable and require less maintenance. The present pellet feeder employs a vertical rather than horizontal design principle. It has been used extensively in operant conditioning applications for more than a year. More than 200,000 pellets have been reliably discharged from a single feeder without a breakdown. No maintenance, other than a weekly cleaning of the discharge tube, has been required.  相似文献   
893.
Choice and delay of reinforcement   总被引:32,自引:27,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Pigeons were trained to peck either of two response keys for food reinforcement on equated aperiodic schedules. The distribution of responding at the two keys was studied as reinforcement was delayed for various durations. The relative frequency of responding at each key was shown to match the relative immediacy of reinforcement, immediacy defined as the reciprocal of the delay of reinforcement.  相似文献   
894.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ulses of low intensity electric shock was used as a discriminative stimulus to control responding under fixed ratio reinforcement in the squirrel monkey. Initially brief periods of nonreinforcement were lengthened only when discriminative control was evident. Discriminative control was studied by (1) varying the duration of nonreinforcement periods; (2) reversing the stimulus conditions correlated with reinforcement and nonreinforcement periods; and (3) determining the minimum shock intensity necessary to maintain discriminative control. Stimulus control was not reliably affected by d-amphetamine, chlorpromazine, or morphine. The discriminative control by pulses of low intensity electric shock was similar to that by other discriminative stimuli, except that the control developed slowly and was better when the pulsing shock was correlated with reinforcement than when correlated with nonreinforcement.  相似文献   
895.
解答应用題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四則运算及其各种概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識和技能解决实际問題的能力,同时是培养学生思維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应用題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 影响学生解題能力的因素甚多,如語文水平、运算技能、理解能力……等等。据了解,学生解題时最大困难是不善于分析題意,不能針对題目要求选择适当运算方法,有时卽使  相似文献   
896.
王甦  任仁眉 《心理学报》1961,6(2):11-23
人类意識的起源和发展問題在現代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哲学的基本問題是意識对存在的关系問題,它如何解决,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界綫。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貭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是物貭长期发展的結果,是派生的。因此,研究人类意識的起源和发展,对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人类意識的起源和发展問題,是心理学的基本理論,它涉及到广泛的科学领域,只有在馬克思主义指导下,心理学联合人类学、考古学、語言学、历史学以及其它許多学科,进行綜合性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现代科学对于这个問題已经积累了相当重要的資料和科学論据。  相似文献   
897.
选自胡克的《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一书第九章的这篇《辩证法与自然》,真是一篇在二十多年中一直被胡克自以为对辩证唯物主义作了系统的“批判”,并被资产阶级学者魏纳尔选为“科学哲学读物”,又被著名的资产阶级反共专家克林顿·罗席特尔和乔治·李许特海姆等人反复引证,当作他们“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的重要文章。  相似文献   
898.
M.馬尔科維奇的《今日的辯证法》一文,是南斯拉夫杂志《我們的主题》一九六三年第九期(辯证法問題专号)的第一篇文章。作者强調指出,辯证法作为普遍的哲学方法,不仅是获得知識的方法,而且是研究和解决人道主义問题、确定人們活动的目的和手段的方法。作者认为当代大多数論述辯证法的著作的“根本缺点”在于:对辯征法范疇缺乏确切的說明,把辯证法原則解釋成絕对的教条,辯证法的論证和运用有很大局限性。而那些反对所謂教条主义的“馬克思主义者”,也极不关心辯证法问題。作者认为,辯证法就是普遍的哲学的方法論、方法、理論、实踐和事物本身的辯证法。作者认为辯证的原則和非辯证的原则在实踐經驗上都有一定根据,辯证法原則不能完全駁倒非辯证的原則。作者在談到自然辯证法时,肯定自然辯证法的存在。但认为自然辯证法和人的辯证法是不可分的。作者在强調人是自然的人,自然是人的自然,主体和客体密切联系时,否定了物质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原則,攻击了恩格斯坚持的辯证唯物主义反映論。作者认为,革命就是促进人的解放,辯证法就是促进自然人化,实現人的自然(本性)的革命的方法。作者把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說成是一般人道主义的共产主义.作者认为,进步的最高标准是人的全面解放,在現有历史条件下实現最大限度的人性自由;辯证法就是实現进步的理論和方法。总之,作者力图用資产阶級的人性論、人道主义来曲解辯证法,修正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899.
本文譯自作者于1962年出版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克服的途徑”一书。該书共分五章,即:一、矛盾及其在发展中的作用;二、社会主义矛盾的基本特征与其发展;三、从以往的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矛盾;四、社会主义的矛盾的形式和解决方式;五、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这里譯出的是該书的第一章,其中第一、三节是摘譯,第二节是全譯。在这一章里作者閘述了他著述此书时所遵循的一般原則。其中,在第一节里,他分析了矛盾的实质,认为矛盾是运动,同时也是其他任何运动形式的泉源或潜在基础。他认为矛盾的任何具体形式必然以下列諸条件为前提:一、統一物分裂为二,現象內部出現对立的力量或趋势;二、在各种力量的相互关系中建立一定的形式;三、存在着矛盾展开的条件;四、矛盾只能在一定界限內展开;五、过程中有一个主导力量;六、存在着使矛盾得到解决的前提或手段;七、旧矛盾中具备有新矛盾的萌芽。在第二节里,作者分析了同一、差別、对立、矛盾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同一是对一个对象的实质与另一个对象的实质的区別的确定;差別是两种沒有达到相互排斥程度的現象之間或同一种現象的不同方面之間的相互关系;对立是同一个統一物的两个相互排斥的方面的关系;相互渗透是两个极端在斗爭形式中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矛盾。在第三节中,作者分析了作为解决矛盾的手段的飞跃。他认为漸进性和飞跃不是同一的,但也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漸进过程是为旧质向新质的飞跃轉化作准备,而飞跃則是完成漸进的发展并为不断的运动創造条件。飞跃是漸进性的中断,甚至在不經过爆发而实現轉化的条件下也是如此。飞跃是旧质的质变,是旧质为新质所代替,但并不是把旧质全部抛弃,而是一方面加以否定,另方面加以保留。飞跃是根本解决矛盾的唯一方式。  相似文献   
900.
作者在本文中討論狹义的意义,即符号的意义問題。他說“維也納小組”的新实証主义者把“有意义性”和“可检驗性”等同起来。这个“意义是检驗方法”的公式成为一系列新实証主义“意义”观念的出发点。这些观念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把意义归結为主体对符号的这种或那种反应,其中包括布里奇曼的操作主义。这种看法与石里克的看法相接近。罗素也把意义解释为詞或符号对行动的关系。維特根施坦晚期认为意义是用詞的方法。作者认为把意义看作反应、行动,是不正确地把动物行动的特征搬到人的自觉活动方面来。(二)是把意义同由符号組成的結构等同起来。这一看法在一定范围內是正确的。这里牵涉到意义的形式化解释、机器翻譯等問題。但作者认为卡尔納普、奈伊拉特都把这种看法絕对化了。作者在批判新实証主义对意义看法的同时,自己也提出了一个关于意义的定义。他說,意义是由詞或由符号来代表的信息的不变項。这个定义着重提出信息,也指出意义不直接反映现实。那些經常具有意义的符号的认識作用也是間接的。由于符号本身具有約定性质,它不能反映现实,但它能促进反映现实的过程。关于意义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問題,作者认为这取决于意义表现在什么信息結构中。它在邏輯关系中是精神的,在生理或机器的信息中是物质的。作者还主张不可能寻找出意义的一般定义,正如不可能寻找出“一般存在”那样。最后作者认为他在文章中提出的关于意义的定义有实践上和理論上的优越性,因为它指点我們根据相应条件运用意义形式中的一种,而新实証主义的主观主义观点则在这方面会起妨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