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水拓工艺是一种古老的装饰纸张技术,其显示的纹样具有一定的偶发性,是在唐代"墨池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手工水拓艺术。在当今机器批量生产的时代,将这一手工水拓艺术的偶发性纹样与创作者自身审美及思考相融合,再将其运用到现代设计领域中,既能使古老手工艺重放异彩,也能带给人们新的视觉体验。  相似文献   
12.
基于积极心理学,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社会支持对社会幸福感的影响,并基于希望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借此构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探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希望与社会幸福感之间两两相关显著; 社会支持和希望及其各维度,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幸福感; 社会支持通过希望影响大学生社会幸福感水平。研究结果证实了希望在社会支持影响社会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的心理机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与文明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与现代文明 姚中秋(北航高研院):文明视野下通识教育体系之构建 本次会议主题是“通识教育与文明复兴”,当然是指中国文明的复兴.我想讨论的问题是,“文明视野下通识教育体系之构建”.我想回应这样一个主题:在中国文明复兴的历史框架中,大学通识教育教育体系应该是什么样的?这里涉及对中国大趋势的判断,那就是文明复兴.我们在当下讨论所有的问题,尤其是教育问题,都需要置于这样一个框架中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以101名大学生为被试,用掩蔽刺激启动无意识情绪,探讨无意识情绪对建议接受程度的影响,并分析自信度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相较于中性情绪,无意识正性情绪或无意识负性情绪会使个体更倾向于采纳他人建议,且无意识负性情绪的作用更明显;(2)个体的自信度水平在情绪和建议接受度之间具有调节作用;(3)在接受建议后,无意识负性情绪和无意识正性情绪组个体的自信度提升量高于中性情绪组,且无意识负性情绪组提高更多.  相似文献   
15.
道德必须以诚信为基础:一方面有赖于人们对道德及其总体性原则是否具有坚定信念,一方面有赖于人们对社会成员能否共同遵守具体性道德规范的相互信任.社会转型时期,利益格局和生存样态的深刻变迁对诚信的两个方面造成了强大的冲击,并由此引发了道德问题.当前的道德问题表现在两个相互强化的方面,即总体性道德原则的缺失与沦丧,以及具体性道德规范、道德认知和道德评价的错位与混乱.道德建设的核心与重点在于诚信建设,而诚信建设又必须以正确揭示当前的利益格局和生存样态为前提.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法,探讨在工作态度调节下大五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的关联。对1277名公交行业一线员工的研究结果表明:(1)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有显著的相关,工作态度在这一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在高工作态度中,人格特质与任务绩效联系较为紧密,工作绩效的良好预测指标是尽责性和外向性;在低工作态度中,人格特质与关系绩效联系较为紧密,工作绩效的良好预测指标是宜人性和外向性。(2)在高工作态度的环境中,人们更看重工作的完成;在低工作态度的环境中,人们更看重关系的协调。工作态度调节着人格特质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维度看马克思的实践"变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生  郑建平 《学海》2002,3(2):31-38
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指出 :“我们对社会变革的兴趣根源必然是马克思。”① 或许世界发展到今天 ,人们才愈来愈感到马克思恩格斯留给我们的唯物史观的丰富内容中 ,其方法论是多么重要。人们的视线逐渐地从细节的词句和概念回到那理论所依附的思维脚手架上来 ,从而把它作为唯物史观的核心构件。关于内容和方法哪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 ,直接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生命力 ,涉及到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成败等问题。一当前对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思想的把握有三种观点极易造成混乱。其一 ,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实…  相似文献   
18.
"文革"结束后,针对党内外、国内外片面地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严峻态势,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抵制错误思潮,科学解决这一评价难题。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先后于1977年十届三中前后提出要完整准确地宣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1978年8月达成尽快将评价问题敲定下来的共识;1978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确立不纠缠和不匆忙处理的方案;1979年10月的国庆讲话后决定以党中央决议的方式做出评价;1980年3月强调决议最核心的是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崇高地位;还通过十二大的党代会报告、党章和"八二宪法"的崇高形式,合力巩固《历史决议》的精神。这几次策略性调整凸显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和高深的政治智慧。评价过程所体现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其他领袖人物的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第一端天主降生是人类理智不能理解的奥迹(mystere),只有天主能够给予我们正确的解释,使我们懂得其意义。圣保禄宗徒说:“他贬抑自己”(斐二,8),这一句简约的话构成了这神圣奥秘和一切奇迹的全部基础。这是天主永生的上智在天主圣子身上启示给人类的重大奥秘。  相似文献   
20.
一位身高1.75米,背着双挎肩书包的小伙儿在咨询室门前徘徊。作为咨询老师,我们敏锐地感到小伙儿遇到了困惑。果然,小伙儿怯生生地走进了咨询室。我以和善的目光注视着他,给他以安全感。小伙儿戴着高度的曲光眼镜,穿一条洗得发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