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三宝赞     
主持寄语 为了鼓励广大读者都 来关心本栏目,我们在本 期发表了寂妙作词,圆慧作曲的《三宝赞》。歌词我们作了修改,曲调基本未动。 大家都熟悉太虚法师作词弘一法师作曲的《三宝歌》。这两首歌曲就内容来说都是礼赞三宝的,有心的读者可以试唱一下,作些比较,提出您们的感受与意见。我想这会有利于佛教歌曲的创作,对作者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庄国民  赖庭妙 《天风》2006,(15):20-21
在我们面前的是已被洪水夷为平地而留下的一片废墟。神大能的手扶着我们前往平和县坂仔、南胜、五寨,南靖县山城等教会继续赈灾慰问弟兄姐妹——  相似文献   
13.
戏蚂蚁     
炎夏,一日闲暇,我坐在自家门前槐荫下看《佛教文化》,俄见座旁地上有几个蚂蚁正拉一个我吃饭时掉落的菜屑。水泥地面,昨晚又下了场猛雨,小东西们象是不费劲一样,一会就跑了好远。我暗自发笑:人和它们有什么两样,不都是在为衣食住行而奔忙一生么。且唐时尚有淳于棼南柯一梦,人入蚁群为“槐安国”附马的典故。看来在肉眼不可见处是真有一个灵的世界了。我想和蚂蚁玩玩,寻找通灵切合点,就回屋取来卫生球,在地面上画了个碗口大的圈,将它们围了起来。这一下,蚂蚁们倒是乱成了一锅粥,谁也不再顾计那个能供它们美餐一顿的“收获”,你碰我、我触他,…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8月14日至18日,以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宗家顺为团长、寺庙工作办公室主任清远法师为秘书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5人,应邀赴日本出席阿含宗一年一度的万灯节法会。  相似文献   
15.
家有老母     
佛教开启了我的良知,明白了为人之子的道理。25岁以前仿佛只知道对父母索要和抱怨,把父母的辛勤养育当成理所应当。现在偶尔回家,看到三十、四十大几的姐弟们依旧劳累老母,工作、生活不顺利,在她身上撒气,把她当成不花钱的劳动力和出气筒,我的心在落泪,在流血。...  相似文献   
16.
佛手茶     
以前我也喝茶,红茶、绿茶、花茶都分得出来,而且知道好坏。甚至还有机缘看到陆羽的《茶经》,在云南看到古老的茶树王,在杭州看到龙井茶树和茶垅,连同龙井寺旁古人专一用来泡茶的龙井泉,连同工人炮制茶叶的整个过程。甚至还听到很多关于茶的故事,和茶人们谈茶道,观赏茶艺表演。最玄的要算把禅和茶弄在一起的佛门中人了。他们说禅中有茶,茶中有禅,习禅如品茶,品茶如习禅,大家都这么说,玄玄乎乎的,至于茶中怎么个禅味,禅中怎么个茶味,我至今没有听到,也没有看到,更没有体味到。禅门大德的开示中又很鲜将禅茶并讲,所以至今我的心里也还是二二乎…  相似文献   
17.
妙华 《佛教文化》1994,(6):22-24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在《佛教文化》上不见“经典导读”久矣!这里牵涉到一个办刊宗旨问题,《佛教文化》既不是纯粹的宗教内部传教刊物,也不是普通的以世俗文化为内容的文化刊物,如果单纯地强调刊名中的任何一边——“佛教”或“文化”,都是人为地割裂“佛教文化”这个统一体。为此有朋友问,《佛教文化》究竟是在教内还是教外?我指着寺院建筑中轴线说,既不是大雄宝殿,也不是钟鼓楼,《佛教文化》是沿着这条中轴线穿过山门通往寺外的大路。“经典导读”栏目就是把寺外的人们领进门来的那位导游,今后当然要加强这个栏目(这也正是读者呼声很高的一个要求),从本期开始即有针对和有计划地考虑选题,把读者需求最为迫切的那些经典排列出来,约请大德和专家来做“导读”,相信会得到读者的支持。当然,形式仍需注意活泼多样,有“文化”意蕴,比如佛教史上大量嘉言懿行、文化典故也是很好的导读材料,有益于我们增进对佛教文化的认识,故本期同时还发表了一篇《佛门名对》。  相似文献   
18.
群际态度是人们对于某一群体的喜欢或不喜欢,包括外显群际态度和内隐群际态度,它是一个群体对另一群体正负连续体的评价。群际信念是人们对某一群体特性的刻板印象。以往研究认为,群际态度和群际信念是耦合关系,相互影响,相倚存在。但群际态度和群际信念也存在分离性证据,即存在矛盾性和非统一性。为何形成耦合或者分离,文化定型论、群际态度补偿机制(低地位群体的创造策略、高地位群体的慷慨策略),以及认知差别等都成为调节性平衡点。探讨群际态度和群际信念的分离性关系和作用机制对于干预和消弭群际边界与群际冲突,缓和群际关系具有深远影响,可以支持其独立路径予以针对性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9.
冠军的抉择     
高速路上,一辆辆汽车戛然而止,混凝上斜坡上挤满了人……一辆无轨电车沉入冰冷而浑浊的埃里温水库中,整整一车的乘客瞬间就被吞没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据斯里兰卡比亚达西长老的一次讲演稿整理而成,他1981年应邀在“V.F.Gunaratna系列讲座”上作首席发言,对佛教轮回的特质以及教理依据作了比较清晰的阐述,并辅以大量事实,其中不少来自不信仰佛教的地区和家庭。开头一段是叙述这次讲演缘起的,与主题关系不大,所以在此不译。译文对个别重复之处有节略。有没有前生?有没有来世?这些问题都应该认真而公正地对待。如此具有哲学意义的问题,每个有头脑的人都应当客观地、不受个人信仰左右地加以思考。他不应当很功利地轻率否认或者断然接受,先核查事实再做出结论是必要的。我们亲眼见到的许多超常心理现象,科学家们无法解释。然而,他们并未因无法解释就轻率批驳这些现象,而在人们内部的身心交感中,有一些未曾探寻的奇迹,多年来已日益引起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