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与已有研究着重考察如何识别客体导向性意图(动作以物理对象为目标, 而不涉及其他人)不同, 本研究对人们如何识别社会性意图(动作以指向社会主体为目标以影响对方的交互行为)进行了探讨。基于两交互主体在整体层面应遵循效用最大化的分析, 提出当A协助B达成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成本小于B单独实现该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成本时(简称为成本最小化信息), 其可被识别为具有社会性意图。通过在B面前设置栅栏的方法操纵成本最小化信息, 以指示不同意图类型的脑电μ抑制程度、对不同变化的敏感性(辨别力)为指标, 对该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 相比客体导向性意图的控制条件(即A将目标物苹果放置在石头前), 当A将目标物苹果放置在被栅栏挡住的B前, 其动作可减少B单独获取该苹果的动作成本, 即符合成本最小化条件时, μ的抑制程度更高(实验1), 且对结构改变(某两个动画中充当相同角色的智能体互换)的辨别力更强, 但对角色交换(某个动画中两个智能体的角色交换)的辨别力更弱(实验3a); 而当栅栏不存在时, 虽然A的运动路径与实验1相同, 但A将苹果放置在B前的成本大于B自身获取苹果的成本, 即不符合成本最小化条件, 条件间μ抑制的差异消失(实验2), 且对不同动作模式中变化的辨别相当(实验3b)。鉴于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性意图所诱发的μ抑制强于客体导向性意图, 且人们对存在社会性意图的两个智能体间的结构改变更容易辨别, 而对角色交换不敏感, 故上述结果揭示, 两个个体的行为是否满足成本最小化影响人们对动作意图的识别, 支持成本最小化信息是社会性意图识别线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形而上学中,同一性本原主导着人们对本原问题的看法。尼采在现代思想的视野中对本原问题进行了全新的发掘。在尼采看来,本原的本意就是指生成的根据,它要回答的是生成何以可能的问题,他用"生成意志"来指称这一本原。尼采持有一种差异本原观:差异因素及其关系被当成决定存在物本性的关键因素。生成意志作为一种发自于生命体之内的生命冲动,表达了由内而外发出的一种趋向;生成意志不可能单独存在,它必定要在与其它生成意志的关系中才能存在;这种关系即为抗争。抗争关系中所呈现出来的差异除了生成意志的"量"以外,还有它的"质"。并不存在一个外在的目的作为生成意志及其关系的根据,抗争是对生成意志之间差异的肯定。生成意志通过生成一系列的意义而实现对存在物的世界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尼泊尔揽胜     
凌海成 《法音》2003,(4):47-48
尼泊尔王国的蓝毗尼园是释迦牟尼佛的降生地,是全世界佛教徒共同崇奉的佛教圣地。蓝毗尼园面积8平方公里,如今仍保留有参天古树和古代遗迹。近年在摩耶夫人庙大殿的佛像下一米处挖掘出一块石板,据考证,该石板所标记的位置正是佛陀降诞处。摩耶夫人庙现已拆除,正准备重建,庙中珍藏的释迦太子降生石浮雕等珍贵文物被临时存放在附近的一座寺庙里。石浮雕约1米见方,刻有摩耶夫人手扶树枝、释迦太子立于膝下的情景。摩耶夫人当年沐浴的圣池也保存了下来,池旁竖立着一块用尼泊尔文写的牌子:“摩耶夫人诞育佛陀之前,曾于此沐浴。”圣池南畔有一棵千…  相似文献   
14.
定义"宗教"的四种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穷 《宗教学研究》2003,3(2):83-88
综观近现代宗教学研究中对“宗教”的诸多理解和定义,似可按对不同提问方式——是什么、作什么、有什么、为什么——的回答而归为相应的四类:本质性的定义方式;功能性的定义方式;结构性的定义方式;形而上的定义方式。本文从生存论的角度对缪勒的定义作了改造,将之列在第四种定义方式之下。当然,这一划分是相对的,实际上常有交叉重叠的情形。  相似文献   
15.
庄子和郭象都是道家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 ,由于社会环境、文化渊源和个人品质的原因 ,产生了庄、郭伦理思想的异同 ,从而也体现了道家伦理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也正是由于二者伦理思想的异同 ,从而决定了两种思想各自的历史命运 ,并给后人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其一遽闻慧星沉蜀川,百万人天哭鸣咽;锦江千古流悲泪,峨山万年露愁颜。其三荣华富贵不贪恋,娇妻宠儿弗挂牵;参拜澄一离苦海,将军出家四海传。其四显学密行超前贤,能海梵音续管弦;仙露明珠谁堪比,五湖四海驾法船。其七柱落瓢飞祖师归,远承圆悟树丰碑;殚精竭虑十余载,昭觉丛林闪金辉。其八清心苦修六十年,定慧圆明光照天;众生平等俱博爱,忍辱度量大无边。沉痛哀悼清定上师西逝诗十首(选五)@妙常  相似文献   
17.
李秦成 《天风》2006,(23):8-11
和约伯试炼中极度的痛苦相比,我们在患难试炼中所受的一点点苦楚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忍耐到底?约伯遭遇的试炼给我们信心的鼓舞。经文:伯1:8从圣经《约伯记》中我们知道,约伯在上帝面前是义人、完全人,这并不是他自认为义,而是上帝认他为义。耶和华问撒但说:“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伯1:8)这句话充分证明上帝对约伯的义行给予了充分肯定。约伯之所以能在上帝面前成为完全人,是和他平时的不断努力追求分不开的。在约伯身上有很多闪光点,给我们留  相似文献   
18.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相似文献   
19.
感性、理性确为人性的基本内容,但它们只是人性的一个方面(现实性维度).此外还有一个方面,这就是灵性.这是人性的超越性维度.这两个维度是平列而非从属的.美感是人体验意义的一种方式,它通过驻留于事物的形式而暂时中止了任何实践的或观念的兴趣,同时在人的心中产生出一种自由爽朗的愉悦之情.  相似文献   
20.
前言:Gerard t’Hooft是著名荷兰理论物理学家。1999年他和他的老师 Marfinus vtlfman一起,因在建立粒子物理中标准模型的重大贡献,获得本世纪最后一次的诺贝尔物理奖。本文是t’Hooft教授为回答许多询问他如何看待特异现象的问题而写。由于文中提及不少有关理论物理的知识,为便于广大读者阅读,对原文作了适当的删改,但对其主要论点,则全部忠实于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