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各位朵斯提,赛俩目!清高的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你们是为世人而被选拔出最优秀的民族,你们命人行善,止人作恶,确信真主。"(3∶110)这段经文中有两个关键词:"命人行善、止人作恶"。这两个词完全可以理解为是阿訇的职责和义务,因为阿訇是以为主言法,替圣传教为己任的。穆圣说:你们替我传教吧,哪怕是一节经文也可以。"  相似文献   
12.
饮尽百年沧桑走爱国爱港爱教的道路□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主席哈耀恩●随着每刻都在跳动的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倒计时针,我与内地及香港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炎黄子孙,都盼着这世界瞩目,象征着我祖国的威严和强盛———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这光辉而又神圣的具历史性...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视角审视哈萨克族著名医学家乌太波衣达克《哈萨克医典》一书.首先,介绍此书的发现,国内外专家评价;然后,讨论其中阐述的"六行学"的含义及其特点和矛盾分析方法;最后,对巨著书中叙述的世界无限"六元"与人体的有限"六元"之间的关系等医学哲学思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印度哲学家代表大会第28届印度哲学家代表大会在1953年12月底举行。代表大会的工作大体上是分在四个工作组内进行。这四个工作组分别研究下列问题:一、哲举史,二、逻辑与形而上学,三、伦理学与社会哲学,四、心理学。各组都围绕着印度-东方哲学与西欧哲学的关系这个问题进行工作。代表大会总的倾向是:印度部分应当保持优先地位。主要理由是:在哲学领域内,西方应当向印度学习,至少如同印度向西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达浦生阿訇为例,具体分析了其生平实践中蕴含的民族认同、宗教认同、国家认同生成的社会框架,以及其个体实践中三种认同的互嵌与互惠。这展现了近代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特征,揭示了现代背景下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成功的原因,彰显出达浦生阿訇不愧为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需要是生理的和社会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体的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或者说,人的活动的积极性,根源在于他的需要。那么,迷信者制造、参加迷信活动,是为了满足他们的什么需要呢?他们的需要是不是得到满足了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7.
约翰·范本特姆,逻辑、认识论和方法论,郭佳宏,刘奋荣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J.van Benthem,2013,Logic,Epistemology,and Methodology,translated by JiahongGuo,Fenrong Liu et al.,Beijing:Science Press."逻辑之门——约翰范本特姆经典著作"是由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资助的翻译项目。该项目的成果以丛书形式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刘奋荣担任丛书主编。《逻辑、认识论和方法论》为丛书的最后一卷。在本卷中,范本特姆教授通过丰富的全景描述向我们展示了逻辑技术和一般哲学之间的深刻关联。这些讨论集中体现了两者的整体性与互动性。全书共收录19篇论文,按照研究的主题的不同,这些论文被进一步分成5个部分:逻辑常项、认知逻辑、科学方法论、时空基础和逻辑哲学。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经学沿着丝绸之路,从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等地传入我国,中国伊斯兰经学学者所选用的课本基本都是流行于伊斯兰世界的经典名著,其中所表达的思想秉持着中和公正的传统。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由阿拉伯、波斯及中亚等地逐渐进入到中国。史籍记载,从永徽二年到贞元十四年(651-798)的148年间,阿拉伯向中国派遣使团达39次之多。除官方的使节外,民间的来往也比较频繁。  相似文献   
19.
塔夫塔扎尼是14世纪中亚伊斯兰著名学者,于阿拉伯伊斯兰多学科研究中成果颇丰,特别是他诠释的马图里迪教义学家纳萨菲的《纳萨菲信仰》(《教典诠释》)一书,自传入中国以来受到历代穆斯林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经堂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力。本文分三部分论述了塔夫塔扎尼的生平、著述、学术经历、学术贡献和《教典诠释》与经堂教育的密切关系,以及塔夫塔扎尼的教义学思想对中国伊斯兰教义学的影响。笔者认为,《教典诠释》能于中国社会长期存在,在于它所阐发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始终没有发生任何矛盾,这无疑说伊斯兰教在中国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域外文本及其阐发思想的选择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牟宗三"良知坎陷"说的研究和评论已经相当丰富,而不论是赞成或反对者只关注到牟宗三关于"良知坎陷"说的一个侧面,而没有看到另一方面,从而误读了牟宗三讨论坎陷的问题意识。按照牟宗三关于坎陷的论述理路,可分两重,即凡位坎陷义和圣位坎陷义。凡位坎陷义是牟宗三讨论西方知识形态存在何种缺陷的核心概念,因为坎陷是知识构造的根基。牟宗三认识到西方的知识传统对个体生命的安顿不足,遂要从认识心之坎陷中跃出,最终转向本体界,使得本心呈露,获得真正的安心,此历程从现象界上升到本体界,从凡位转入圣位,亦可说是内圣之路。达到圣位后,还要从本体界下降到现象界来安顿天下人的心,在此历程中仍然需要借助坎陷,具体表现为"新外王",其核心内容为科学与民主,但开出的方式上却要本内圣之明,以此使得器物制度皆具有提撕精神。据此可知,凡位坎陷义演内圣之学,而圣位坎陷义开外王之学,二者是上学下达的整体,体现了牟宗三一生学思所向。牟宗三对坎陷问题的讨论始终充满着对现代人生存境遇的人文关怀,他尝试借助东西方已有的文明形态构建起一个融合宇宙知识与生命价值的理想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