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年来,社交网络上涌现出大量具有真人特征的虚拟人物,他们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以获得影响力,然而其背后的道德伦理问题也逐渐浮现。当社交媒体虚拟人犯错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其道德判断会有何不同?本文基于心智感知理论,通过5个主要实验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虚拟人道德责任判断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表明,在被告知虚拟人的不道德行为后,比起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们认为虚拟人需要承担更大的道德责任;但这种文化差异没有出现在对真人的道德责任判断上(实验1a~1c)。并且不论虚拟人是由真实人类还是人工智能驱动,这种文化差异都会存在(实验1c)。这种文化差异通过感知心智能力来中介(实验2)。具体而言,比起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们认为虚拟人的心智能力(特别是感知力)更高,因此需要承担更大的道德责任。此外,对虚拟人更大的道德责任判断会导致中国文化(相比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人们更倾向于对虚拟人施加道德惩罚(实验3)。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将道德责任判断和心智感知的对象拓展到虚拟人上,并揭示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后续影响。  相似文献   
42.
43.
催眠是用一定的诱导方法把人引导到特殊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人的自主能力降低,完全听命于诱导者的指导,从而产生感觉、知觉和行为的一系列变化。不少人把催眠与睡眠混为一谈,这是一种误解。睡眠是大脑处于弥漫性的抑制状态。人在睡眠时,意识控制完全丧失,与外环境的联系中断,失去行为反应能力。催眠实际是被催眠者  相似文献   
44.
编者按:当今,对化热经久不衰,且震荡着社会各个领域,为此本刊新开辟“文化侃谈”栏目。本栏目欢迎有关文化各业中有现实意义、社会意义的事例、报道、评析、透视。以此共同把握社会的脉博,共同探讨生活的真谛。不管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算起,还是从甲午海战算起,“五千文明古国史”的中国出现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变动来自西方的挑战和入侵。办洋务、搞维新的一代知识分子是第一批真正兴起“器学”的士子,一改几千年不变的重“道学”的传统。一直是属于博雅型教育的中国文史教育传统出现了科技型教育的新维度。然而“师夷长技”的转向…  相似文献   
45.
托马斯·黎德(Thomas Reid 1710-1796)是苏格兰哲学家,曾任阿伯丁王家学院和格拉斯哥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他提出了一种常识哲学以反对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谟的怀疑论。在他的哲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哲学流派。由于其主要成员都是苏格兰哲学家,因此被称为苏格兰学派或苏格兰常识学派。黎德的常识哲学在英国近代哲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并对现代西方的某些哲学家发生过影响。黎德的主要哲学著作有:  相似文献   
46.
从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发展看辩证的否定观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10002)舒志军,黎介寿第二军医大学(200433)肖进人体对营养物的摄入,在正常情况下是依靠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当胃肠道处于疾病状态或由于某种原因如精神的、手术的或频繁呕吐等引起进食困难...  相似文献   
47.
分析数集和构图求解关系应用题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林  张梅玲 《心理科学》2000,23(5):611-611,608
1 问题的提出  关系应用题是以比较、倍数和分数等数集关系为题材的问题。一道标准的关系应用题均有三种数集 :标准集、比较集和关系集 (差集、倍数集或分数集 )。根据未知数集的类型又可以把关系应用题分为标准集未知题、比较集未知题和关系集未知题。大量实验表明标准集未知题的解题错误率高于比较集未知题的解题错误率[1] ,对于解题熟练者也是如此。有些人认为 ,成熟的解题者表征关系型应用题时是对数集及其关系的表征[2 ] 。据此 ,如果要求学生在解题时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集 ,则能促进问题表征。这是一种语义分析的观点。从非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48.
资质过剩感是指个体认为其资质超出所从事工作的实际需要的主观感受。在当前各类组织当中,资质过剩现象普遍存在,资质过剩感的影响效应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资质过剩感在个体层面的消极效应,而对其潜在积极效应的探究略显不足,并且忽略了对团队层面资质过剩感的关注。为此,本文将综合组成型方式和汇编型方式来分析和探索团队情境中资质过剩感的构成及其影响效应。主要开展三个方面的研究:其一,探究团队资质过剩感构成对团队工作产出的积极影响;其二,考察团队资质过剩感构成对个体工作产出的跨层次积极影响;其三,考察在资质过剩感团队差异化条件下,个体资质过剩感对其工作产出的积极影响的出入。本文预期将扩展资质过剩感在团队情境中的研究,更好地指导企业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49.
1IntroductionCorrectly identifying other people′s 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s is important to human socialinteraction in all societies.Many studies suggestthat the identification of facial expressions in par-ticular and perceptual processing of emotional infor-mation is carried out mainly by the right hemi-sphere of the brain[1 ̄7].Damage to the righthemisphere generally produces more significant im-pairment in recognition of all facial expressions ofemotion than damage to the left hemisp…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究牺牲动机对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知觉到对方牺牲动机的中介作用。方法:对168对情侣采用亲密关系满意度、牺牲动机和知觉到对方的牺牲动机量表来测量,并运用行动者-对象相互依赖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行动者效应:知觉到对方的牺牲趋近动机是牺牲趋近动机和关系满意度的中介变量。对象效应:只发现女性的牺牲趋近动机通过正向影响男性知觉到的牺牲趋近动机从而正向影响男性的关系满意度。结论: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恋人双方做出牺牲行为背后的动机对于双方关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