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道德感染,是道德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道德感染,是一方由于敬慕于另一方的道德形象而产生高度的道德情感认同,并导致相应的道德行为的过程。道德感染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道德传播,主要在于它具有下述独特性质: (1)非逻辑 道德感染的进行,不是依靠严密的逻辑结构,而是诉诸直观、表象和内在的情感。道德感染是一种无概念或无明确的概念形式的道德传播。 在许多类型的道德传播中,往往借助概念推演、理性论证,以道德的逻辑力量折服人。逻辑的道德传播,为社会个体从理性高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奠定了基础。它是一种观念层次上的道德认同。但是,由于它诉诸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社会相比较,在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普及的当代社会中,保护消费者隐私这一问题显得更为复杂、更为严峻。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隐私风险对于二级交换的公平性、供应商与消费者的信任关系及消费者的自治水平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要解决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隐私问题,当务之急是要设定制约商家收集、存储、整理和利用消费者信息之行为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从道德自律到道德自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需要自律,自律无疑优于他律.但自律仍然带有强制性,只不过是用内在强制取代了他律的外在强制.因此,道德不能以自律为极限,而应当超越自律,即由道德自律走向道德自然.道德自然通过对道德自律的扬弃,否定了道德自律中的内在强制因素,但将道德的本质属性予以存留,且将其自由升华至极致,这就造就了没有任何强制的道德以及道德选择中充分的、完全的个体自由.与道德自律相比较,道德自然具有非强制、无意识、不造作等特征.道德自然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这种道德境界是在人的原初心理基础上,经过实践、反思与情感升华的长期过程而逐渐生成的.  相似文献   
14.
论"吃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定的个人利益的损缺 ,换来了高于个人利益的整体利益的增进 ,这是“吃亏”的道德价值。除此之外 ,“吃亏”还有相对于“吃亏”者本人的内在价值。在市场经济中 ,纯粹出自经济理性的“吃亏”,是一种明智的、深谋远虑的市场行为选择 ,而以道德理性为依据的“吃亏”,则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也是市场经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之保障。同时 ,社会又要尽量少让“老实人吃亏”,特别是不能让利己主义者利用老实人的“吃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因特网的成熟和普及,电子商务已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商务手段。与传统商务相比较,电子商务在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具有其明显的优势。因此,世界各国的商家,都争相建立各自的商业网站,纷纷利用基于因特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大力发展网上贸易。然而,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道德问题。如果漠视或不解决这些道德问题,就有可能使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陷入困境、步入歧途。本文针对目前电子商务遭遇到的主要道德问题,提出调节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道德向量,并倡导将作为单纯的经济主体的电子商务主体转化为道德主体。  相似文献   
16.
隐私的伦理辩护:西方的视角与中国伦理学可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耀怀 《哲学动态》2007,16(1):65-69
  相似文献   
17.
“让”为传统美德之一 ,其道德意蕴在具体运用中有强弱之别。历史上的“让”德 ,有着复杂的理论背景。就儒家而言 ,崇“让”是为了隆“礼”。而在道家看来 ,“让”是“道法自然”的具体要求。古人为避免过用“让”德 ,又提出与“让”相对的“争” ,并对可为“争”的场合作了规定。如能循义而行 ,与人为善 ,则其“让”也德 ,其“争”也德 ,“让”与“争”就在义或善的基础上达致统一。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 ,我们必须对传统“让”德加以必要的改造 ,摈弃其义、利对立的成分 ,凸现其“取利有道”的思想 ,使之为现代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论信息消费的道德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使信息消费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就必须有信息消费伦理的指导。信息消费者不仅有利益偏好 ,而且还有道德偏好。道德偏好影响信息消费的性质 ,而且与信息消费之后果的道德责任有关。结合信息消费领域的特殊问题 ,从一般的道德偏好引申出信息消费的具体的道德指标 ,就为信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选择提供了可行的道德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传统德性之一的"谦"德,一般指谦逊、谦卑和谦虚.中国古代思想家不仅阐述了"谦"的含义和根据,而且还论证了"谦"的价值.一般认为,"谦"的价值在于其有益于修德、为学、待人和持业.中国古代思想家特别重视"谦"德,以至于出现了某种过谦的倾向.西方亦有"谦"的传统,不过与中国古代的"谦"德相比,西方的"谦"德不易走向极端化.当代中国社会虽然正在向现代性社会转型,但"谦"德仍然有其价值.我们应当在接续传统精华的同时,吸取西方"谦"德的有益成分,以重塑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谦"德.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图式     
吕耀怀:论道德图式道德图式是个体参与社会道德生活的内在制约机制。不同的社会个体,对于道德现象的内涵会有不同的领悟,会作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善恶评定.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不同的道德图式。道德图式是若干具有价值导向性的道德意识单元的则L组合。各个道德意识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