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依恋——早期亲密关系的持续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恋形成于婴幼时期,并贯穿人的一生。自从英国精神病学家J.Bowlby最早提出了依恋这一概念以来,依恋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重点,文章从不同理论学派对依恋如何形成所持的观点开始,从时间纬度分别介绍了"依恋"研究在幼儿期、青少年期以至成年期的主要理论以及与依恋行为有关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2.
精神医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枝,是高度复杂的一门科学,站在哲学的角度反思,信息系统控制科学方法渗透于精神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临床工作的资料收集、诊断、治疗等各个环节,以及精神医学的科研工作中,还启迪着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管予》渊源于齐文化,法制思想以礼、法并重为特色,齐用之而为东方大国;秦用商、韩之法迅速强大并统一六国,但秦法严苛激进,任法而废礼,致秦二世而亡。汉承秦之弊,在历史与现实中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于偶然,也是必然中选择了礼法并重的《管子》法制思想作为治国方略,史称黄老政治,使国家逐步实现了稳定与繁荣,并开创了二千多年的秦汉制度。  相似文献   
14.
吕澂 《世界哲学》2007,(3):77-79,86
佛学家吕澂先生在1959年秋写过一份材料,其中谈到自己的经历,如何投身于佛学研究和涉足美学研究以及所参与的内学院发展历程中的主要事件和过程,叙述详细平实,史料价值较高。由于有关吕澂先生生平的详细资料已发表的较少,尤其是他自己写的材料,相信此篇材料会对研究近代佛学发展问题和吕澂著作的学人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甘肃竹天水市清水县与北道区交界处,一个以《西游记》中万子山而得名的花石岩道观里,有一位年近八旬的住持、省道协理事范高德道长。范道长陕西宝鸡人,十三岁时,因家境贫寒,于花石岩道观出家入道,他肯干好学,对道教信仰也很虔诚。“文革”中被迫离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和政府宗教政策光辉的照耀下,由有关部门领导的帮助,范道长于1983年4月带着多年的积蓄又回到了花石岩道观。五年来,他凭着勤劳的双于,艰苦朴素的精神,绿化了光秃秃的花石崖,修复了庙宇,并利用自己从道所学的针灸、按摩、花草栽培等特长为人治病施药。  相似文献   
16.
王弼易学的根核在其"本体论"思维方式,此思维方式构成了魏晋玄学不同于两汉经学的特有思维形式,而王弼易学中的"生成性思维"则远承《周易》,是延续中国哲学本身普遍具有的思维方式,具有超时代性。王弼的"适时说",是以爻为主,"适""卦时",表现了一种主体与所处大时势之共律关系;"主一说",则是以卦为主,统爻之众,体现了一种从"至变"之源统摄万变之纷的思维方式。两种思维方式,都体现了《周易》内在的"生成性思维"。王弼的"言象意"关系理论中,意生象,象生言,较汉易更能符合生成思维之本身特征。  相似文献   
17.
据当代著名佛学家吕徵大师的嫡传弟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春波先生说:“吕师未发表的著述还很多,至少有四、五十万字,但都是未经大师审定的学员听课笔记。大师生前不同意发表这些文稿,而经他审定的学员听课笔记绝大部分都已陆续发表了,这次发表的这篇文稿恐怕就是最后一篇了。《华严教义章》是华严三祖法藏的名著,原是吕师教学计划中的必讲之书,本应该详细讲解,但此时的学员已基本上可以自读了,所以,吕师就没有逐字逐句地讲,只是把书中重要的,即具有通论性质的部分做了深刻的讲解。此文就是经过吕师亲自审定的听课笔记。”吕徵先生不仅是当代杰出的佛学大师,而且也是我刊的特聘顾问,生前非常关心我部的办刊工作,并对逐步引深五台山佛教的研究工作作过多方面的指导。所以,我刊曾在八九年1、2、3期发表过三篇有关吕师的文章。本期发表的这篇文章就是经过吕师审定、张先生又加工整理的文稿。在本文中,吕师抓住佛学的根本问题,从判教、心性、修为三个方面对原著作了精辟透彻的分析讲解,阐明了法藏华严思想的特色,划分了华严思想与其他宗派思想的区别。特别是还指出了五台山大华严寺高僧澄观国师对法藏华严思想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因此说,本文是研究中国佛学和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杜甫的佛教信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佛教有了一种新的发展,这就是禅宗的兴起。此宗在山林聚徒有时数以千计,引起了统治阶级的注意,因之它很快就受到控制和利用。先是武则天迎请北宗禅师神秀,尊为帝师;接着,中、睿二宗又崇拜神秀的门徒普寂、义福;其后上行下效,地主官僚、文人学士问信禅成风。开元中,汲汲于功名的布衣杜甫随逐潮流也就成了禅宗信徒。这在他晚年所作的《秋日夔府咏怀》长律里,有很明白的追述。他说:  相似文献   
19.
外科感染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在控制外科感染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外科感染反而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面对挑战,我们应该采取全方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往研究考察了不公平经历如何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及行为。然而, 这些研究着重于考察个体“独自经历”不公平的现象, 而尚未有研究考察, 当个体与他人以群体身份共同经历不公平时, 不公平经历对个体的影响。3项实验采用改编的三人最后通牒博弈任务考察“群体共同经历”不公平如何影响个体的不公平感知。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是通过“共同命运” (实验1)、轮流为群体做决策(实验2), 还是招募成对朋友(实验3)来操纵或凸显群体身份, 群体共同经历不公平, 相比独自经历不公平, 均显著降低(而非提升)了被试的不公平感知。研究结果对于社会及组织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