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于沁可 《孔子研究》2023,(2):67-74+158
在讨论先秦时代的博物观念时,孔子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被广为援引。西学观念影响下的一些学者认为,孔子教导弟子从《诗》中学习动植物的“名称”,是中国先秦时代对自然界漠不关心、只注重社会伦理秩序的有力证据。然而,这一论断既未考虑到时代变迁下观念的改变,又以西方现代哲学思维看待我国传统的“名”“实”概念。实际上,先秦两汉时期,在不同时代、不同学术流派的论述中,孔子的博物观念大相径庭,而在乡土博物学的语境中,所谓的“名”与“实”是合而为一的。辨正孔子的博物观念,可以从博物学、科技史的角度观照传统哲学中长期以来争论的“名”“实”之辨问题,是孔子研究走出儒学讨论、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科学研究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采用追踪研究设计,探讨受欺负与初中生主动性和反应性攻击之间的关系,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研究对2533名八年级学生(初测年龄为13.95±0.60,51.32%男生)开展了间隔半年的两次测查。结果表明:(1)T1受欺负显著正向预测T2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2)T2道德推脱在T1受欺负和T2主动性、反应性攻击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主动性攻击的中介模型还受性别的调节,在女生中T1受欺负对T2道德推脱的预测作用更强,在男生中T2道德推脱对T2主动性攻击的预测作用更强。本研究的结果提示,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受欺负青少年的道德推脱水平,对这些青少年的道德认知进行有效干预,从而阻断受欺负和攻击行为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43.
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会有矛盾和烦恼,如夫妻不和、邻里不睦、同事不谐等,均会使人陷入感情的沼泽,令人悲伤、痛苦、气愤甚至仇恨。教人曲解和伤害,本能的反应就  相似文献   
44.
每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有些人便会产生一种烦闷急躁的情绪,偶尔有之,尚属正常,只需转移一下注意力即可消除,倘若频繁发生、久犯不愈,又难以自控时,就给身心健康酿成了隐患。按照心理学的标准,凡无明显脑动脉硬化表现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现频发性或持续性的烦躁不安,便可视为一种病态的心境,名曰:“老年性烦躁心态。”究其起因,多是由于心理冲突,“过分积累”所致。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碰到的心理冲突不计其数,有的很快化解淡忘了,有的却强吞于“心”中,久而久之,便以一种烦躁不安的病态心理表现出来。现代医学还认为,长期用脑过度,可使大脑的抑制功能下降、兴奋过程增强,故而容易激动和发怒,这也是造成烦躁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生理上分析,性烦恼引发的“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