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以675名初中和高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获得506名青少年在其班级中的网络中心度,并确定他们所属的同伴团体,在此基础上考察同伴团体的行为规范对其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班级层次的问题行为水平和其他相关变量后,同伴团体的问题行为水平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自身的问题行为;(2)青少年在同伴团体内部的地位能负向预测青少年的问题行为,青少年在班级社交网络中的度数中心度能正向预测其问题行为,而中介中心度能负向预测其问题行为;(3)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同伴团体的问题行为水平主要对低中介中心度的青少年产生显著影响;仅在问题行为水平较高的同伴团体中,青少年的度数中心度正向预测其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43.
矩阵取样测验包含多个题册,单个题册的总分不能直接作为匹配变量用于 DIF 检测。本研究首先基于模拟数据,同时采用 I RT_Δb法,以及用 I RT模型估计的考生能力作为匹配变量修订后的 L R法对矩阵取样测验进行DIF检测,分析二者进行DIF检测的有效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根据已有的LR法DIF判断标准划定出I RT_Δb法分类标准;最后使用实证数据加以验证。结果显示:矩阵取样测验中, I RT_Δb法和修正LR法均能较好地区分DIF量不同的题目;样本量、题册中DIF题目的比例和考生群体间真实能力的差异对两种方法的检验力、犯I类错误的概率和分类结果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4.
恐音症是一种特殊的情绪性心理障碍,会导致患者对某些日常声音产生负面情绪、生理唤醒和异常行为,并严重影响其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恐音症与强迫症等心身疾病存在症状上的重叠,但其在脑岛、眶额皮层、运动皮层上却表现出神经特征的独特性。进一步的脑成像显示,恐音症在视听皮层、边缘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脑岛、运动皮层间存在异常功能连接。强烈世界理论和过度镜像模型为恐音症在注意系统、感知系统、情绪系统、感知-动作联结系统等异常方面提供了其临床心理及神经机制的解释。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分单通道干预和跨通道干预方案,从修正认知、重塑神经活跃程度、改善脑区间功能连接等角度,为完善和建构恐音症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的认识和理解,并将之运用于临床护理研究,使护理人员在处理护患关系中形成新的视角和更具分析性的思考方式,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意识到自身对于患者的影响,提高换位思考的敏感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帮助患者;同时还能促进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减少其工作中存在的护患矛盾。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因此,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对于实现临床护理优质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6.
48.
49.
帕金森病的病因不单是多巴胺的缺失或减少,西医学的多巴胺替代疗法忽略了帕金森痛发病的复杂性和整体性;中医的辨证论治缺乏对系统内部的深入研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而在系统论指导下的结构还原,深化了对帕金森病的中西医发病机制的系统认识.中西医结合治疗是还原论和系统论的统一,是帕金森病系统治疗的最佳形式. 相似文献
50.
伊犁河谷在准噶尔汗国和清朝统治时曾是藏传佛教信仰比较活跃的地区.准噶尔时期北疆以伊犁为中心逐渐成为藏传佛教信仰为主的地区,而南疆则以伊斯兰教为盛.清同治动乱前后,伊犁地区的信仰格局开始发生此消彼长的转换.本文以昭苏圣祐寺为中心的这次考察,在梳理其扑朔迷离的历史同时也可体察这种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