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应用EyelinkⅡ眼动仪, 通过两项消失文本实验分别考察了汉语阅读过程中眼跳的目标选择单元以及词汇加工方式。实验一操纵注视点上字和词的呈现方式, 发现中文读者以词为基本单元对注视点及其右侧文本信息进行加工, 且保持词的视知觉完整性对词内再注视眼跳和词间眼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汉语阅读的眼动模式符合认知控制模型的预测。实验二操纵注视点左侧和右侧单词的呈现与消失, 结果显示在对词n注视持续50~55 ms后词n-1消失将严重影响被试的阅读, 词n+1和词n+2的消失均不影响总阅读时间, 但会导致读者的眼动模式发生改变, 说明中文读者可以并列加工阅读知觉广度内的词汇。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4(呈现方式:小-小、小-大、大-小、大-大)×2(文本内容:句子、“※”串)的被试内设计,考察了文本字符呈现大小对读者眼跳选择目标和注视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1)读者在浏览不同呈现方式的“※”串时的眼动模式基本上与阅读相应呈现方式的句子类似;(2)句子完全是由双字词构成,词内的首字和尾字大小不等(‘小-大”和“大-小”呈现条件)严重影响阅读效率;(3)读者在阅读句子时的注视时间高于浏览“※”串时的注视时间。结果说明,视觉呈现方式和词汇加工均影响读者的眼动模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呈现随注视变化的边界范式(boundary paradigm),操作目标词的语境预测性和预视类型,考察高、低阅读技能儿童在词汇预视加工中语境预测效应的差异。结果发现,高、低阅读技能儿童对语境预测性的使用在发生时程上存在差异,高阅读技能儿童从词汇副中央凹预视加工阶段开始利用语境预测性信息,而低阅读技能儿童则在加工晚期更加依赖语境预测性信息,符合预测编码框架理论对儿童语境预测性效应差异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眼动随动显示技术考察中文阅读预视加工中的词汇加工问题。前三项实验发现,剥夺预视加工的掩蔽条件、正确提示词n+1右侧边界的掩蔽条件以及不能提示词n+1右侧边界的掩蔽条件都不影响词频效应,说明中文读者对词n+1处文字的预视加工达不到词汇水平。实验4考察剥夺预视加工的掩蔽条件、提示词n+1右侧边界的掩蔽条件对预测性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剥夺预视加工完全消除预测性效应,提示词n+1右侧边界则减少预测性效应,说明对词汇的预期加工是中文读者切分词n+1的参考线索。综合4项实验结果可知,中文读者较难通过自下而上的文字识别切分词n+1,自上而下的词汇预期则是切分词n+1的加工形式。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眼动技术,通过观察词边界效应的年龄差异,探讨阅读中词切分机制的年老化。实验1要求青年组与老年组被试阅读正常呈现条件和3种提示正确词界信息(颜色词界、空格词界、阴影词界)的句子。结果发现,正确词界积极影响老年组眼动数据的程度大于青年组,说明正确词边界效应代表的词切分机制受年老化的影响。实验2要求两组被试阅读正常呈现条件和3种提示错误词界信息(错误颜色词界、错误空格词界、错误阴影词界)的句子。结果发现,错误空格词界、错误阴影词界消极影响老年组的眼动数据的程度大于青年组,但其消极影响两组眼动数据的程度没有差异,说明错误词边界效应代表的词切分机制具有稳定性。综合两项结果可知,中文阅读中至少存在两种词切分机制,它们的易老化性不同。  相似文献   
16.
词窗口条件下老年阅读者信息提取过程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眼动仪为工具,通过消失文本范式考察老年阅读者从视觉刺激中提取语义信息的必要呈现时间。实验一发现,老年阅读者阅读消失文本的视觉刺激必要呈现时间在120 ms以后。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将消失时间设置为120 ms1、40 ms、160 ms、180 ms和200 ms。研究结果发现,老年阅读者阅读消失文本的必要延迟时间是200 ms,结果支持眼动控制理论中认知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7.
季靖  杨桂芳  刘志方  潘运 《心理学探新》2012,32(3):236-239,251
该研究通过记录读者自然阅读中的眼动过程,对比考察了中文阅读中基于字和词的跳读与返回抑制事件。结果发现:(1)跳读事件并不影响眼跳前注视的持续时间,说明阅读过程中的眼跳计划被同时制定;(2)在一定范围内,眼跳幅度越大,跳读后注视的持续时间越长,这反映了基本的预视效应;(3)中文阅读中存在返回抑制现象,但这个现象产生的基本依据是低级的空间线索,而非词汇语义单元。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应用EyelinkⅡ眼动仪,采用眼动随动显示技术操纵注视点左侧文本被掩蔽词汇的范围,考察中文阅读过程中词汇加工的认知滞后效应。结果发现:掩蔽词n以左的文本可严重影响被试的总阅读时间;掩蔽词n-1以左文本则不影响被试的总阅读时间。结果表明,相对于注视位置,中文阅读的认知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项实验分别考察了目标词的词频、可预测性和合理性对读者眼动模式的影响。结果显示:(1)词频、可预测性和合理性对目标词语的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都有显著影响,但在首次注视时间上主效应不显著;(2)词频和可预测性不影响目标词的跳读率和再注视概率,而合理性对目标词的再注视概率产生显著的影响;(3)远注视点眼跳倾向于将首次注视位置着落于目标词的开端部位,而近注视点眼跳倾向于将首次注视着落于目标词的中央部位;词频、可预测性和合理性均不影响首次注视位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年老化影响中文阅读中词汇加工过程的特点,包含两项实验。实验一探讨老年与青年读者在词频效应上的差异,实验二探讨老年与青年读者在语境预测性效应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相对于青年读者,老年读者注视目标词汇的时间较长、再注视回视较多、跳读较少;(2)在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眼跳参数上,年龄组别与词频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但对目标词汇的总注视时间上,年龄组别与词频之间交互作用显著;(3)在所有注视时间指标和回视概率上,均发现年龄组别与语境预测性影响之间交互作用显著。结论:中文老年读者阅读时的词汇加工效率低于青年人;中文阅读中眼跳策略与词汇加工的年老化模式有语言特殊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