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3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7年   35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是奥尔特加著作中极少见的一篇较系统地回顾自身思想发展历程的作品。作者叙述了个人核心哲学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交代了其与德国近现代思想(尤其是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和胡塞尔现象学)的关联,对德国自康德至哈特曼的数代哲学名家思想之得失做了颇具个人色彩的独到品评。文章既是对思想之情境性的哲理阐明,又是展现思想之情境性的生动范例。  相似文献   
52.
存在(tobe)即存在于某处。本文的主题是:1.我们如何在空间和思想中给自己定向;2.尽管我们自己是感知的原点(对胡塞尔来说就是"定向的零点"),但在行动中我们并不必然表现为知觉场的中心和枢纽;更准确地讲,主导性的事物通常都具有一种中心化和分散化的效果;3.我们有一种自然倾向:去选择能让客体以最理想的方式得到观察的立足点,去画一些能同时从无数观点出发,统一地为我们呈现出地形学特征的图;4.对我们的地图来说,起决定性作用的显然不仅有主体的利益(权力和意识形态),而且还有格式塔规则和面向客体的考虑。最终,地图所显示出的总是比决定其自身构造的东西更多。存在就是被定向。  相似文献   
53.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分析发展出一种对启示的新理解,这对神学来说是有意义的,不仅可以作为神学思想的一种范式,而且可以作为把启示事件理解为世界化话语事件的一种手段。在这里,世界化话语事件就是上帝话语事件。论文在考察海德格尔对存在-解蔽事件的分析之后,详细讨论了如何把这种分析用作理解上帝话语的一种形式基础。  相似文献   
54.
今天,当代文明的发展正处于某种转折点上。这样的想法并不新颖。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都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论断。只要人类受到了日益恶化的全球性危机的威胁,发展战略就必须改变,这是显而易见的。不过,这里却会出现下列问题:这样的战略变化应当由什么内容构成呢?一般说来,当人们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各种答案的时候,  相似文献   
55.
本文译自黑格尔1827年的《宗教哲学讲演》中的“特定的宗教”。在该讲演中,黑格尔纵观世界历史,研究了人类史中先后出现的各种宗教的本质特点,阐述了宗教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这一篇主要讲的是关于中华帝国的国家宗教,关于中国人的“天”和“道”的概念。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在黑格尔时代在西方的传播情况,了解到黑格尔对中国宗教的理解和评价。  相似文献   
56.
这里要讨论两种现象。第一种现象是,科学共同体中文化迟滞的存在及其范围。第二种现象是,科学机构对这一事实的否认。我将提出的理论建议则是,要替换库恩把科学研究领域与常态科学领域区分开的观点。他把有某种范式的领域与没有范式的领域作了定性的区分。然而,更可取的是采取一种更具有定量性的观点:两个研究领域当中,其创新的出现与公众对创新承认之间的平均时滞较短的那个,就是更为进步的领域。我所要提出的建议就是,在学术团体中进行某种改革,尤其是要减少对萨利埃里效应的鼓励,而增加对物色人才的鼓励。我认为,这一点是显而…  相似文献   
57.
经济学理论研究如何界定(分配)足够的资料(资源),以达到既定的目的;伦理学理论则是研究哪些个人的和社会的目的是正当的,如何将其与其他各种目的区分开来。从这种对经济学和伦理学理论宗旨的描述中可以清楚看到,伦理学既有别于经济学,又与之密不可分。经济学领域是在确定目的和重点以后而对手段的选择;伦理学领域则是对正确目的及由此产生的价值和规范的选择。对于有分析地选择重点和适应它们的手段,可以做出区分,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二者是混在一起的。采取行动的人在特定情况下,应当做出符合重点的决定,同时要为实现这些重点…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虽然人们对于那些从理论上说明国家的、具有更多的神秘色彩和抽象色彩的方式兴趣越来越小,但是,对于各种国家和国家权力的实质性研究却呈现出突破性的发展。即使对因此而出现的献的一小部分进行回顾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仍然有必要提到其中的五个论题——这五个论题促进了我们上面讨论的这些探讨的对立。  相似文献   
59.
<正>我很荣幸能回应白彤东教授的文章。对韩非子的政治思考与近现代(modern)西方传统中的政治哲学之间的相似与不同这个问题,这篇文章给出了非常细致入微和精妙的讨论。它指出,在封建系统的瓦解和向广土众民且充满战争的国家的过渡上来讲,春秋战国之变与西方从中古到现代的转变有着根本的平行对应。基于这一  相似文献   
60.
德勒兹区分了自己的“欲望”概念与福柯的“快感”概念,从而划清了他们的思想界线。就权力装置而论,福柯在《监视与惩罚》中指出,欲望装配与压抑使事物标准化也使我们遵守纪律:德勒兹则认为它们将事物译成电码且再度疆域化。德勒兹提出“快感何以激活一些反权力?福柯何以构思这个快感概念?”这两个问题,认为关键在于福柯赋予了力量关系、真理、快感以全新意义。福柯的基本观念是,权力装置与身体具有直接而正面的关系,德勒兹则指出,权力装置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把组织强加到了身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