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物质概念是哲学唯物主义的基石。它在世界各国不同民族中都经历了自己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从对比的观点对它们进行研究,无疑是有助于阐明人类哲学思维的一般规律及其在各个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不同特点的。 一 在中国,早在商周之际就提出了原始的五行观念,它后来发展为多元的物质结构学说。这里所说的“五行”,按照《尚书·洪范》的记载,指的就是水、火、木、金、土。当时的人们已经从治水平土等生产活动中认识到水、火、木、金、土这五种运动着的具体实物,各有其客观的特性和规律,人们只能根据其特性规划自己的行动,而决不能在实践中违背它们的规  相似文献   
102.
我们讲的西方科学哲学是指西方现代存在的哲学中的某些思潮或派别。首先就其对象和范围来看,科学哲学是研究科学领域当中的哲学问题及有关科学的哲学问题,主要是认识论的问题,是知识范围里的问题。比如,科学是什么?或者说,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什么?科学发现的规律是什么?科学理论的结构是什么?科学理论检验的根据是什么?科学的目的或社会作用是什么?等等。  相似文献   
103.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对贵州省1094名青少年进行了间隔半年的两次测查,考察早期亲子分离对青少年后期同伴侵害经历及抑郁水平的影响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早期亲子分离能显著增加T1同伴侵害和抑郁,并通过T1的同伴侵害和抑郁间接影响T2的同伴侵害和抑郁;(2)亲子分离、同伴侵害和抑郁的关系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女生组中,早期亲子分离不仅能够显著增加T1抑郁水平,还通过影响T1抑郁间接影响T2的同伴侵害状况,且早期亲子分离也可以边缘显著预测T1的同伴侵害状况;在男生组中,亲子分离仅能显著预测T1的同伴侵害经历,对于T1抑郁及T2时间点的各变量则无显著影响;(3)无论是否受到亲子分离的影响,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之间均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提示早期亲子分离会导致青少年后期同伴侵害经历及抑郁水平上升,且主要体现在女生群体中,这为经历亲子分离后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本质就是二度创作,通过阐述二度创作的美学价值和美学原则,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二度创作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比如从理解作品入手,发挥想象与联想的心理技能,重视形体表演.由此可知,追求声乐表演艺术的真谛,二度创作是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5.
刘庆英  冯正直  陈旭  戴琴 《心理科学》2013,36(2):344-349
以情绪面孔为刺激材料,采用改进的内隐知觉记忆测验任务,考察非临床抑郁个体在内隐心境一致性记忆的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差异。结果发现:在150ms—200ms时间窗内隐记忆的无意识和意识加工过程存在重叠现象。在250ms—350ms时间窗个体就表现出了意识加工过程和无意识加工过程的分离现象,并且非临床抑郁组的无意识加工过程存在负性心境一致性记忆偏向。在400ms-800ms时间窗内,两组被试均表现出无意识加工过程中存在负性心境一致性记忆偏向。表明在250ms-350ms,非临床抑郁个体内隐记忆的无意识加工过程存在缺陷,表现出负性心境一致性记忆偏向。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剖析现代汉语中的语用标记语和规约含义之间的关系。格赖斯认为语用标记语的意义就是其所在话语的规约含义,本文指出语用标记语本身的意义不等于其所在话语的规约含义,因为语用标记语的意义不受语境影响,具有静态的语义特征,规约含义则是语用标记语和它所依附句子以及其使用场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具有动态的语用特征。也就是说,同一语用标记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规约含义。本文详细分析了各类语用标记语在具体语境中触发的规约含义。这种以说话人为中心分析语用标记语的方法摒弃了以听话人为中心或以篇章为中心的分析传统,不仅符合格赖斯意义理论基本哲学精神,而且符合自然语言的意义是对某一认知主体而言的基本语言哲学立场。  相似文献   
107.
冯金鹏 《哲学分析》2023,(1):185-195
<正>分析哲学在当代哲学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目前的哲学研究中,分析哲学已经从历史上的一个哲学流派,转变为一种思考哲学、谈论哲学的方式和风格。为进一步促进分析哲学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对话,推动国内分析哲学研究和教学的发展,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于2022年8月7日至16日成功举办了2022年度分析哲学暑期国际高级研修班。研修班课程由江怡教授担任总策划。江怡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研修班聚焦分析哲学学术发展前沿,国内外分析哲学专家学者展开学术交流,从而促进我国国内分析哲学研究的发展,提高我国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8.
冯晨 《道德与文明》2017,(5):131-137
在儒家思想中,"中"是万物之性得以恰当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是不同事物按照一定方式结合时所呈现出的内在精神。因此,"中和"在客观上可以看做一种标准,此标准规定万物呈现其性时不仅顺畅自然而且与他物互相协调。同时,"中和"在主观上可以看做本心的呈现方式,为本心转化为道德行为提供原则。天命内涵中不仅包括天地生生之道,也包含个体对于自我生命的感悟。对物来说,天命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定;对人来说,天命除了表现为自然禀赋之性外,还包括其内心对人生使命、生命归属等的感悟。因此,"中和"一方面会给予物以恰当发挥其性的条件,另一方面则保障人能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中和"能够从两个方面最大程度地开显"天命"。  相似文献   
109.
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理论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要进一步认识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目的和意义,客观地分析评价产权制度改革的各种模式,认真思考和妥善处理医院产权制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逐步推进公立医院产权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0.
现代学者尝试反思西方主流的追求普遍规则的伦理学理论,以着重社会与家庭角色的关系互动的方法诠释儒家的道德哲学与伦理观,并认为这是儒家能够贡献未来世界伦理的所在。儒家通过家庭与社会以及前人与后人的关系网络,以实践与示范作为传播方式,尝试建构其伦理价值的传播体系。以朋友关系作为突破点,则说明了儒家跨文化的价值传播的可能。在儒家的框架下,未来的世界伦理并不是发现绝对普遍的规则,而是通过文化之间的关系互动,双方相互学习对方有效成素,不断地示范、实践与探索,从而追求道德价值在当下的场景中最适当的实践。这个框架便是对未来世界伦理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