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11篇
  1962年   1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今天,我能够在会议期间会见“第八届国际托马斯主义大会”的代表们感到很幸福。这次大会是为纪念利奥十三世《永恒之父》通谕发表和罗马“圣托马斯学院”建立一百周年而举行的。我衷心祝贺与会的全体代表,特别是“圣托马斯学院”的院长 L.西阿比(L.Ciappi)红衣主教和副  相似文献   
72.
<正> 孔子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要奠基人,为中国文明、东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当然,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前进,孔子不少落后于时代的思想,已变成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因素而被淘汰,成为历史陈迹了。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积淀、不断升华,认识不断深化,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渐进过程。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不可能抛开本国、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孔子许多积极思想至今仍然发生着影响。已故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中国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当作偶像崇拜的孔子也跟着过去了,但孔子对古代文化的伟大贡献和他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并未失去。因为  相似文献   
73.
问题。这里讨论我们的感觉和我们的记忆向我们提供的关于时空世界的哲学确定性。要获得这种确定性,应当需要些什么?在本书的开头,哲学的确定性被定义为“建立在明显性基础上的一种确认”。这个定义对意识的判断和基本原理来说完全是正确的。因此,在明白显著和确切承认这两种情况下,我们的判断的真理性就由于下列事实而使我们坚信不移,即:判断所表述的事物状态是清清楚楚向我们显示出来的,也就是说,是明明白白的。换言之,至少就这些情况来说,明显性就是真  相似文献   
74.
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伦理,而儒家伦理与西方社会的伦理正好相对而立.传统中国社会由于将一切社会关系都建立在“五伦”基础上,主张基于血缘的“自然道德”,由此造就了儒家伦理属“初级化”伦理的属性.西方社会则将所有社会关系悉数中介化,主张“走出基于血缘而产生的自然道德”,因而形成了“次级化”的伦理属性.  相似文献   
75.
中国天主教会的历史走过了近七百年,而镌刻在全国神职人员和教友心灵深处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四十年来在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方针指引下中国教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结束了外国势力控制教会的局面,建立起宗徒时代的传教精神,符国情,顺民意,上主的福音得以在中华大地上扎根生长,近年来不断结出晶莹的硕果,愈显主荣,益国益教。一、教会为亚运增辉。中国体坛历史从零的记录走向183枚金牌,是国运昌盛带来体坛振兴,我们天主教的神职和教友与首都人民一道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接受了祖国对我们的检阅。值得记忆的是,当我们天主教界向亚运会略献绵薄时,受到张百发副市长的赞扬,他说“宗  相似文献   
76.
真理论     
真理只在理智中吗?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形市上学》一书的第6卷第4章上说:“所谓真和假,不是在事物中,而是在理智中。”正如善是欲望所追求的目标那样,所谓真,乃是理智所追求的对象。但是,欲望同理智和其它一切知识是有区别的,因为所谓知识,是认识者内心所  相似文献   
77.
马里坦的学说在欧美流传甚广,特别在拉丁美洲信仰天主教的国家里影响更大。马里坦采用新托马斯主义的新花招:理性与信仰、科学与宗教的调和论,来宣传新经院哲学,辩护宗教唯心主义世界观,维护资本主义反动统治,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诬蔑马克思主义。本文译自他最近出版的《道德哲学》一书中的第十章第三节。在这篇文章中,他大肆诬蔑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克思在“一切问题上所谈到的人,乃是而且只能是集体的人”。“他一点不关心自由意志”。“他不考虑个别的人,而只看到社会的人”。因而,“马克思不承认有什么人性”。接着,马里坦又说:马克思主义宣称“国家最后也必然要消亡”,并且到那时候,“不应当有、而且永远不应当有任何超乎人以上的东西,甚至不应当有那种脱离了人而被神化在国家中的人的权力;这将是人本身最终被神化,或真正完满地恢复他的本质”。所以,“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一种无神论的人道主义,在这种人道主义中,人类进入理性主义的世纪”。换言之,这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但是,这种人道主义是一种人的类存在的人道主义,是在社会中得到发扬和完成了的那种人性的人道主义,它却一点也不知道所谓人的人格是什么”。“它完全不知道那种在其本身上构成其自律性和精神性的人格是什么”。“它把个体只理解为社会的存在”。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的人道主义中保持着黑格尔所主张的这种人的人格辩证的牺牲”。它“有一种神秘的‘纯粹的爱’,一种不计个人得失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但由于这些精神,人献出了自己的心灵而再也找不到它,而且这些精神是出卖了人格本身、出卖了我们身上的自在的目的和上帝的形象而得到的。所以在精神界也同在社会界一样,人格也完全被辩证法牺牲了”。“这种人道主义是一种把人看作‘人的最高本质’和历史的最后原因的神学”。最后,作者硬说:“人们在马克思那里还发现了一种虽然被歪曲了的但是真正是基督教的因素”。特别“当他站在‘被剥削和被压迫的阶级’的方面”,起来保卫“人性的尊严以及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群众的尊严感”时,马克思表现着具有“从基督教思想中保存下来的唯一的残余因素”。但是,这种“残余因素是被用来回头反对基督教思想的;于是一种不可和解的仇恨使得人的心灵中的一切基督教的真理归于消灭,只胜下这种残余物的真理还保持着它的爆炸力。这就是说,马克思是犹太—基督教传统的一个异端之徒,而马克思主义则是‘基督教的一种异端’,是基督教的最新的异端”。  相似文献   
78.
顾尔維奇一直根据他的辯证的超經驗主义观点宣傳資产阶級的社会学。在最近出版的《辯证法与社会学》一书中,他再次鼓吹他的辯证法才是研究社会現象的真正分析方法。这本书共分两部分,在第一部分里,他从哲学史角度指責柏拉图、普罗提諾、康德、費希特、黑格尔、蒲魯东、馬克思以及最近的薩特尔等人,說他們都是形而上学地利用和糟蹋辯证法;在第二部分里,他分析辯证法的几种辯证方法以及如何把辯证法应用于人文科学、特別是社会学的問題。顾尔維奇說,辯证法首先应当破除一切已得的概念,而与經驗結合起来。它不是一种方法或一种現实运动。唯有作为人类現实运动的辯证法与研究这种运动的方法之間的一些关系,才是辯证的,而且必須加以辯证化。他又說,这些关系可以归納为五种,或者說归納为五种辯证化的方法:互相依賴、互相联系、互相轉化、两面性和两极分化。其实,他列举的这些辯证方法并沒有客观地涉及現实运动和反映社会变化,只是主观地想借以宣傳他的把客观現实矛盾归結为概念的互相依賴这一基本观点。一句話,他是想借以調和阶級矛盾,而达到为資本主义社会辯护和反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目的。 現在我們摘譯的是本书第一部分的第八章。在这章里,他对馬克思主义的辯证法横加歪曲与誣蔑。他首先大量引证馬克思的早期著作,并說馬克思注意到了社会現实中的七种辯证运动,即各种革命綜合的辯证法、社会現实各层关系的辯证法、社会阶級及其斗爭的辯证法、異化的辯证法、經济矛盾的辯证法、社会現实和經济現实之間的辯证法、以及历史运动的辯证法。接着,他說,馬克思的辯证法有三个收获:一、提出辯证現实主义而反对教条主义;二、认識到社会中、历史上和人身上的現实运动的辯证法;三、发現了現实辯证运动中的各种可能的动向。最后,顾尔維奇得出結論說,由于馬克思沒有充分区別各种辯证法,并且又过分强調历史辯证法,因而馬克思的辯证法犯了三个“錯誤”:一、沒有研究現实运动的辯证法和用以研究它們的辯证方法之間的关系;二、把辯证法看成是上升的辯证法;三、把辯证法当作卫道的辯证法。因此,馬克思主义的辯证法依然表現出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教条主义以及最終目的論的特性。  相似文献   
79.
法国《哲学文库》1962年第3—4期发表墨西哥哲学家、博士、教授、努埃沃莱昂大学哲学与文学院院长、西班牙美洲哲学协会主席奥古斯丁·巴撒惠·弗尔诺旦兹·德·瓦莱(Agustin Basave Fernandez del Valle)的文章《墨西哥哲学》,介绍墨西哥的两个著名哲学家何·瓦斯康塞洛斯与安·卡索。这篇文章节译如下:  相似文献   
80.
新托马斯主义主要代表人物马利坦最近倾向于研究道德哲学。1960年出版了他的《道德哲学》。他说,这一卷仅仅是对历代各哲学流派的道德学说的一般性论述,而真正的研究将留在第二卷。第一卷共588页,十五章。本书谈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噶、伊璧鸠鲁、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孔德、克尔凯郭尔、萨特尔、社威和柏格森等人的道德学说。本文译自该书第十章《辩证唯物主义》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第十二到第十四节。他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进行了种种歪曲与伪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