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5年第七期有一篇通过对“雪”的逆向思考来训练学生进行反常思维的文章。文章中的一位学生的“口头作文”给人印象深刻:“雪,把我们这个城市变成了冰雕工激的世界。我凝望着天空中飞舞着的白色‘羽毛’,不禁想到,有多少人为她的纯洁而咏叹高歌,有多少人为她的晶莹而赞美不止。但是,朋友,你是否想到,那白雪掩盖了人世间的肮脏和丑恶,它似乎变成了它们的保护神。那一堆堆垃圾,一片片污水,一道道断壁残墙,一处处粪便……都被雪美化了。正因为她美化假、恶、丑,是见不得人的,所以,她最怕阳光,太阳一…  相似文献   
52.
一个诗人.不可能没有一定的逻辑素养。这是他成为一个诗人的必备条件。不管这素养是在实践中自我磨练来的.还是受过严格的逻辑训练。1.得宜的逻辑形式。如果是一首好诗,其形式总是合于逻辑的,绝不会有悖于逻辑.特别是有的诗,其逻辑形式对于作者表达主题和抒发情感是那么的得力。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见《唐宋名家词选》)去年元夜同今年元夜景物一样,不同的一点是:去年元夜“人约黄昏后”,主人公充满愉快。今年元夜“不…  相似文献   
53.
则韵     
正泡茶时,许多人从来都只是凭感觉往器皿里放茶叶,方式简洁随意。早在唐朝,日本使者就将华夏民族的饮茶习惯带回岛国,秉承韵味十足的礼仪,整个过程时刻保持敬畏态度。《茶经》中记载,烹茶时量取茶末投放的量具称之为茶则。则者,量也,准也,度也。精准地量出适量的茶叶,遵循茶道烹煮后才能饮上一杯口味上乘、回味悠长的佳茗。口渴时,端坐静候千回百转后才呈  相似文献   
54.
当艺术家在从事作画、演出、书法挥毫等艺术创作活动时,常会碰到一些意外情况,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创作的失败,使自己陷入尴尬难堪的处境。因此,如何应付突发事件,是对艺术家智慧的特殊考验。而高明的艺术家,总是能处变不惊,匠心独运,随机应变,显示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过人的思维智慧。被誉为“曹衣出水”的三国名画家曹不兴,有一次在吴王孙权宫内作画。营不兴当时多喝了几杯酒,酒后执笔作画手有点不听使唤,不小心在画绢上溅了两个小黑点。营不兴吓了一大跳,心中暗想,孙权性子暴躁,弄脏了他的画绢,可不是闹着玩的。想到这里,…  相似文献   
55.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美国游泳选手曼特·比昂迪一人勇夺五枚游泳金牌,可谓举世注目。但你也许不知道,赛前人们曾普遍看好比昂迪能够像16年前的马克·斯比茨那样赢得全部七枚金牌。但天有不测风云.开赛头两个项目中,比昂迪表现失常,痛失金牌.令看好他的入大为失望。体育评论家此时大都认为比昂迪很难走出失败的阴影。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教授却另有看法。赛前.教授对美国游泳队部分选手作过对安结智商”的心理测试,结果显示比昂迪具有不同寻常的乐观情绪、所以教授认为.两次失败后比昂迪不会如常人那样失去信…  相似文献   
56.
引言方东美先生说;“真正的哲学家,精神上首先在宇宙立定脚跟,不沾染低层世界,然后他的精神层层超升、解放,直到精神世界的顶点,在那儿形成不朽的人格,再发出生命的光辉,这样才算是哲学家。”(方东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学》,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3年,22页)从此看来,方先生的哲学精神可能是从《庄子》那里得到的。但是,关于庄子的知识论方面,他没有文章细致地探讨过。我认为从《庄子》可以找到中国知识论的一个典型。我想透过《庄子》,试探中国古代哲学家关于知识的一种看法。为了方便起见,我从两方面研讨庄子的知识…  相似文献   
57.
悖谬却入理     
有一首获奖的咏物短诗,说的是“生石灰”:越发冷水越焕发出热情由“冷”而变为“热”,看似悻谬,但仔细一想,生石灰不就是这么一回事么?于是,我也试文写了一首“咏冰”的小诗:即便是弱农也有汽修修硬骨一“弱”-“硬”,使石却人理.这种思维方式之奇特,就在于反党合这,佯谬而实智.从语言形式来看,关键是将一对反义词巧妙地组合在一块.美国著名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曾以非凡的致力创造了惊人的成就。请看一段谈话:访问者:一个人可能遭到的最大悲哀是什么?海伦·凯勒:有眼睛而仍然看不见。无独有偶,中国的保尔——张海迪…  相似文献   
58.
我们常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成功的商界人士:“会做生意!”──这句话的内涵很深。何以叫“会做生意”?局外人可能认为这是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能力。商界中人也可能认做这是一种天赋,因为无数的大富翁、大财阀或而今的大老板、大款几无例外的是非科班出身,同时也绝少世家子弟,便可以证明这一点!若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便很难承认,“天赋能力”说,因为,果如此世界的财富便早已在暗中派定给少数人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成功者依靠的是“商业思维”这一法定创造了奇迹,而不是“天赋”和控上门来的“运气”!所谓商业思维,首先…  相似文献   
59.
异化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要谈的是我们对经济的和工业的发展应持的态度.我将相当概括地从哲学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也涉及某些专门论题.因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是一个大规模经济调整的时期,是一个正在发生着引人注目的甚至惊人的工业和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一系列调整和变革的结果,一方面是经济的广泛现代化和结构的重大调整,另一方面是效率和生产力的提高.然而,与此同时,这些发展对于英国社会也产生着深刻的破坏性和毁灭性的影响.无数个人、共同体甚至所有地方的生活,都发生了变革,而且这样一些变革通常是以毁灭性的方式进行的.许许多多的人失掉了自己的工作,或者发现他们屈从于暴虐的工作方式,在这些工作方式中,他们的技艺被贬值,而且他们的人身自由和创造性也被消灭了.对这些发展的反应趋向于分化为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方面,这些变化或变革的辩护者倾向于从纯经济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他们似乎习惯于坚持和关注经济的指标和参数.他们对于正在发生的一切所具有的人的方面的影响和道德向度也几乎是完全漠视的.  相似文献   
60.
全球规模的环境破坏与价值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作为自然存在的人人是自然存在物。这就意味着人与其他动物一样,是生物界的一部分。是在大自然中通过与自然的物质代谢而生存的一种存在。否则人就一天也不能存活。当然,人也是社会存在物;但无论人类社会怎样发展,取怎样的社会形态,人都不可能是超自然的存在物。人类作为自然存在物而生活于自然之中,可以把作为人类生活场所的自然称为自然环境。①这就不是指一般的自然,而是指围绕着人类的、与人类发生关系的外界的自然,具体说来就是作为大地的地球和环绕着它的大气这个整体。在这个自然环境之中,人类呼吸空气、饮水,与外部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