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来杭州几日,一直是雨朦朦的,沿着街慢慢地走,领略这座江南名城特有的文化韵味,仿佛是在品尝一杯醇醇的西湖龙井。在柳浪闻莺公园内看过元末明初以诗文成就留名于世的回族著名学者丁鹤年的墓厅后,向人打听到凤凰寺的方位。  相似文献   
22.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和推动宗教对外友好交流,发挥道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定于今年4月22日至27日联合在陕西西安和香港举办“国际道德经论坛”。形成于2500多年前的《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宝典、中国道教的圣典,也是翻译成外文版本最多的中国典籍。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之一,千百年来,研读、传承、注解、疏证《道德经》的人不计其数,其中既有九五之尊的帝王,也有名垂千古的文人雅士;既有名士大儒,也有佛门龙象。大道泛兮,其可左右。“道”逐渐成为了中华文化中最有魅力、最具智慧的一个概念。时至今天,如何谈道、体道、行道?“道”又如何在当代明体达用、发布流行?是人们广为关注的话题。本期我们刊登对任老、冯老两位著名学者的访谈,今后还将陆续访谈一批国学大师、学者专家,说古道今,谈玄论道,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3.
余铁城 《心理学报》1997,30(4):428-432
本文介绍古人对如何解决语言和意象不相一致这一问题的一些意见,并从中归纳出四种解决问题的方法:1.让形象说话,2.抓住事物主要特征,3.不即不离地描写,4.语言浅近  相似文献   
24.
庄子心理学思想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铁城 《心理学报》1987,20(3):111-116
《庄子》三十三篇,分内、外、杂三部分,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内篇的主导思想是唯心主义的、外、杂篇则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成分,但观点也不一致。我们试图探索其中具有心理学意义的思想片断,并力图撷取其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25.
美国是一个宗教盛行的国度,几乎人人笃信宗教。我曾经就读的圣约翰大学(Saint John’s U- niversity)和圣本笃学院(College of Saint Bene- dict)是天主教会开办的学校,我有意无意地接触了不少神父修士修女,观看和参加了宗教仪式,感受了神父修士修女的笃信虔敬,领会了宗教在美  相似文献   
26.
27.
余铁城 《心理学报》1991,24(3):91-96
王士祯的诗歌理论,以神韵说为核心,涉及才性和学问,抒情和说理,构思和灵感,创作中的心理距离等一系列问题,具有一定心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28.
余险峰 《法音》2000,(8):9-10
朴老走了,在平静地度过他93年人生岁月之后,安祥地走了。 在得到朴老西逝噩耗的日子里,我捧读十年前朴老赐给我的一幅遗墨,不禁思潮滚滚,热泪盈眶,朴老来间视察时的音容笑貌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朴老的殷殷嘱托又一次在我的耳畔回响…… 虎伏龙翔据上游,鼓山雄秀甲南州。 重关透破家常事,一喝能教水改流。 明版经存南北藏,丹崖字刻宋元题。 护持须仗禅师力,佛日增辉万劫期。 大树参天绕大雄,造林千载赖僧功。 贪天竟有拦门盗,践踏舆情坏世风。 莫道低眉便可欺,深悲曲谅汝无知。 可知争利能危国,取义殉财要再思。 这四首绝…  相似文献   
29.
特瑞尔·卡弗(Terrell Carver)是国际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学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订版(MEGA2)编委会委员.他改变传统考察顺序,独树一帜地提出"恩格斯一马克思问题",将恩格斯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第一位,主张通过解读恩格斯来理解马克思.他声称反对"一致论"和"对立论",确立了自己的"差异论"立场,即在承认马克思与恩格斯有一致之处的同时努力寻找并指出他们的具体差异.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