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陈海贤  何贵兵 《心理科学》2012,35(4):862-867
通过直接测量近期和远期选择中备选项激活的情绪、间隔的时间知觉及对备选项金额差异和时间间隔的重视程度,以探究跨期选择中偏好反转产生的心理机制。结果表明:(1)近期选择中,备选项激活的情绪强度差异显著,而远期选择中两者的差异不显著;(2)近期和远期选择中,情绪强度差异和时间知觉差异能够预测偏好反转的发生。研究结果支持了偏好反转的情绪激活差异假说和时间知觉差异假说。  相似文献   
12.
何贵兵  杨鑫蔚  蒋多 《心理学报》2017,(10):1334-1343
他人与自我之间的社会距离越远,则他人的获益或损失带给自我的效用就越小,此现象被称为社会折扣。虽然有一些研究探讨了金钱结果的社会折扣现象,但作为公共品的环境结果的社会折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未得到应有的研究。本研究以优劣空气天数为例,采用选择滴定程序,在损益两种情境下探索环境结果的社会折扣现象,并考察利他人格对社会折扣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比双曲模型,指数模型在损益两种情境下皆能更佳地拟合环境结果的社会折扣函数;(2)损益情境与社会距离的交互作用影响环境结果的社会折扣程度,损失情境下的社会折扣程度随社会距离的增加而变大的幅度大于收益情境;(3)利他人格在社会距离对社会折扣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相比高利他人格者,低利他人格者的社会折扣受社会距离的影响较大。本研究对理解环境结果社会折扣和环保决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中的环境决策,往往要在多个由"金钱-环境"复合而成的结果间做选择。人们如何对异质复合结果进行评估与选择,是决策研究面临的新课题。本研究着重考察个体金钱取向和环境取向的相对强度对复合收益风险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自陈量表(实验1)或内隐联想测验(实验2)来测量价值取向,还是采用混词造句任务(实验3)来启动价值取向,均发现价值取向相对强度对复合风险决策有显著影响。(1)相比于金钱取向占优的个体,环境取向占优的个体在进行复合风险决策时更偏好环境风险较小的复合选项;(2)在复合选项等价匹配任务中,环境取向占优的个体会赋予复合选项中的环境收益以更高权重,倾向于用更多的金钱收益来弥补环境收益的风险折扣;(3)在复合收益风险概率匹配任务中,环境取向占优的个体更倾向于为获取倍增的环境收益而承担更大的复合收益风险。作为对复合结果风险决策的首次探索,本研究初步回答了不同价值取向的个体在金钱-环境复合风险决策中更倾向于规避什么风险、拿什么冒险以及为什么冒险等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复合决策研究打下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4.
自我控制行为中的情绪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晨阳  何贵兵 《心理科学》2011,34(2):317-321
对冲动行为的控制及失控(放任)会产生不同的情绪结果,并形成两种自我控制的两难:失控后可能产生的愉悦与内疚、成功自控后可能产生的自豪与遗憾。自控行为-情绪结果的联结,使个体能自发地基于预期情绪选择当前行为。情绪预测会受到情境、个体差异等的影响,并有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群体在动态系统控制决策中的内隐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贵兵  曾建华 《心理学报》2003,35(6):777-785
采用计算机网络模拟技术,考察分布式群体在动态系统控制决策过程中对系统规则的内隐学习效应及其迁移。结果表明,在决策者的显性规则知识量极少且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决策绩效随决策进程适应性提高。决策者所能报告的规则知识量与决策绩效的相关也不显著。同时,当决策任务目标转换时,决策的高绩效得以维持。这表明群体决策者能对动态系统规则进行内隐学习,且能正迁移到类似的决策情景中。研究进一步指出,群体决策行为的动态适应与内隐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6.
时间折现是跨期选择研究的核心问题。指数折现效用模型(DU模型)是描述时间折现现象的基本模型。跨期选择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的大量违背DU模型的反常现象表明,DU模型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人们在跨期选择中的真实行为。文章从时间知觉、建构水平、参照点和价值函数、情绪激活、情绪麻木、期待效用等角度探讨了造成各种反常现象的心理机制,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风险决策中的参照点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贵兵  白凤祥 《心理学报》1997,30(2):178-186
本研究以展望理论和社会决策范式模型为基础,着重探讨三种参照点对个体和群体风险决策产生的影响。300名被试经实验者设置参照点后分别在个体和群体条件下对不同风险度的博弈方案进行选择。结果表明:(1)个体决策中,损失参照点的被试和无得失经验者比得益者更冒险;(2)得益被试的决策受到社会比较的影响;(3)损失参照点的被试并未对群体决策有更大影响,决定群体决策结果的主要是多数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对浙皖两省38家企业与6家引进主管单位的现场调研与测评,就新技术引进决策的信息特征与结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发现,新技术引进决策的信息包含八个主要因素:(1)职工状态信息;(2)决策者特征信息;(3)决策关系信息;(4)决策参与信息;(5)组织气氛信息;(6)目标与技术信息;(7)配备条件信息;(8)经济分析信息.它们在更高层次上形成组织心理、技术经济、决策者与关系三个信息模块.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上述决策信息的结构关系及其认知加工特点,并提出新技术引进任务的决策心理辅助要求.  相似文献   
19.
群体决策中的知识构建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群体决策作为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一直是许多学科研究的重点。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如何利用、整合信息,从而修改其原有的认知模式,重新构建后续加工模式,即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如何进行知识构建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该文从影响知识构建的因素、决策构建过程及决策绩效等方面考察了以往与群体决策中知识构建过程相关的研究,并总结了目前知识构建研究中使用的测量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国内近年来有关品德心理结构的研究假说划分为因素构成说、多维结构说、核心结构说、层次结构说和系统分析说五种类型,并对今后品德心理结构的研究提出了以下几条原则性建议:一是要准确把握品德心理结构的内涵,明确区分有关概念;二是应把品德心理结构纳入个性心理结构研究;三是应正确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四是要综合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注重实证研究和多角度多方法的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