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研究以计算机仿真交流平台为工具,采用模拟情景方法,探讨了人际互动中相似性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和人际吸引机制。采用2×2组间设计,共32名被试。结果显示:(1)主我分享是态度相似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人际交流与互动中,主我分享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3)情绪是主我分享影响人际吸引的中介变量,起部分中介作用;(4)人际互动情境模拟是研究人际交往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2.
温芳芳  佐斌 《心理科学》2019,(2):395-401
作为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和重要途径,社会分类对预测刻板印象和群际感知、减少多元文化群体中的关系冲突、促进推理与决策以及指导社会关系推断等都有重要作用。人们进行社会分类的线索可以概括为明显线索和模糊线索、自然线索和社会线索以及静态线索和动态线索。社会分类会受到分类对象、情境和感知者等的作用,同时对人们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等产生一系列影响。未来可以基于跨文化和发展视角探讨社会分类的线索偏向、潜在机制及立足本土文化检验社会分类的影响及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73.
摘 要 研究旨在探讨失独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潜在类别及相关因素,分析不同类别失独父母心理韧性的差异。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CL-5)、心理韧性量表对385名失独父母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失独父母PTSD症状存在三种潜在类别:PTSD高症状组(30%)、PTSD中度症状组(38%)、PTSD低症状组(32%)。(2)相比PTSD低症状组而言,PTSD高或中度症状组有显著的年龄和失独年限效应,PTSD高症状组中年龄≤60岁、失独年限<10年的人群所占比例较高;PTSD中度症状组的年龄≤60岁的人群所占比例更高。(3)PTSD高症状组心理韧性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应及时关注和干预小于60岁、失独年限<10年和低心理韧性的失独群体。  相似文献   
74.
本研究考察了情境线索对社会目标不同内容维度之间的推断的影响。研究一发现,缺乏情境线索时,两个基本维度热情和能力之间呈一种正向推断。研究二发现,当情境线索明确指向高能力时,高热情描述会导致低能力推断,同时也引发了消极的行为倾向。研究三进一步考察了热情的两个子维度社交性和道德性之间的推断,结果发现描述社交性职业的社交性信息或者描述道德性职业的道德性信息时,对目标对象的整体评价和行为意愿都更为积极。本研究表明,情境的预期性线索为社会认知内容的推断提供了基本的认知框架,当信息呈现与情境预期相匹配时,更容易产生积极推断。  相似文献   
75.
我今天上午的演讲仅限于阐明我将提及的西方生活和思想的四个支柱对西方民主发展所起的作用。这四个支柱是:(1)古典希腊(前600—前300)的遗产,(2)犹太教——基督教传统,(3)十六世纪开始出现的近代实验科学,和(4)技术与工业化。我之所以称它们为西方生活和思想的四个支  相似文献   
76.
1986年苏联哲学杂志《哲学问题》月刊发表了一个用德-俄文编辑的三件迄今未发表过,也无人知晓的康德手稿,该手稿来自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国家公共图书馆的外国手稿集,这个手稿集是由俄国康德学家A.古留加(莫斯科)与德国康德学家R.勃兰特和W.施达克(马堡)共同编辑的。这三篇手稿的第一篇被正式标为“列宁格勒轶文 1”,该篇为复制件,康德把它的题目定为“Vominneren Sinne”(论内感知)。第二篇,即“列宁格勒轶文2”是一篇关于数学的复制件。第三篇手稿是一封康德致柯尼斯堡的一名建筑学家J.F.韦特尔的事务性的书信,日期为1784年4月28日。由于它们是首次问世,“列宁格勒 1”和“列宁格勒 2”  相似文献   
77.
佐斌  刘晨  温芳芳  谭潇  谢志杰 《心理学报》2021,53(4):387-399
名字在个体印象评价和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合刻板印象内容模型, 从刻板印象维护视角出发, 通过3个研究考察了性别化名字的热情能力感知, 基于此探究性别化名字对不同性别个体的印象评价及人际交往的影响。结果发现:(1)人们对男性化名字的能力评价高于女性化名字, 对女性化名字的热情评价高于男性化名字; (2)性别化名字影响男性的能力评价和女性的热情评价; (3)性别化名字影响人们对女性的交友偏好, 热情评价在其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性别化名字影响人们和男性的共事偏好, 能力评价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性别化名字影响印象评价的模式, 并为理解人际交往中名字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8.
内隐关系评估程序(Implicit Relational Assessment Procedure, 简称IRAP)是基于关系结构理论直接测量社会认知、信念或态度的新内隐测量方法, 具备一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并与其它相关测量方法的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的理论模型为IRAP的不同效应提供了解释。IRAP最初应用于临床诊断性研究, 新近已扩展到自我、社会认知、群体和态度等研究领域。进一步验证不同形式IRAP的信效度、探究IRAP的心理机制及产生的心理效应、在不同领域发挥IRAP的方法优势等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9.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提出了热情与能力社会认知维度, 这两个维度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补偿效应。补偿效应是在比较两个基本维度的情境下, 为了区分两个社会目标, 通过热情与能力之间的补偿使社会目标形成反差的一种倾向。其心理机制可能通过对比效应、系统公正理论或混合印象预期理论来解释。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法来测量补偿效应。补偿效应包括单维补偿和双维补偿两种基本类型, 其中单维补偿又可分为能力补偿热情以及热情补偿能力两种。补偿效应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相似文献   
80.
张玮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4):695-701
心理学家近年来开始重视人们对社会认知偏向的知觉的研究。文章回顾了心理学对偏向以及对偏向知觉的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偏向盲点”与“内省错觉”两种偏向知觉的实验,分析了偏向知觉的相关理论解释,并提出偏向知觉研究是社会知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