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一他人不是作为客体或对象向我显现 ,这个说法 ,并不只意味着我不把另一人作为我支配的一个东西、一个“某物” ,而且还主张 ,在我自身与他者们 (theothers)、我与某人之间建立的原初关系不能被不恰当地说成是占有、把握和受制于客体的认知行为。这个被假定是外在的客体实际上已经被我包含了 :因此内在和超越的含糊身份也已经被我包含了。与他者们的关系正是这种含糊性和唯心主义哲学的老传统的终结。在这种唯心主义老传统中 ,语言的出现只是一个辅助因素、一种手段 ,通过它使严格说来是发生在我们内部的事情让外人知晓 ,或者是作…  相似文献   
32.
望海楼天主堂地处天津繁华闹市。随着城市林立的高楼迅速增多,教堂就显得不太引人注目了,似乎被车水马龙的喧嚣搁置在城市的角落。然而,这座饱经沧桑的天主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却有着独特的地位。望海楼天主堂第一次修建距今只有150年时间,但它却与中国近代史有着重要的关联。从它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近代中国遭受列强掠夺分割的历史。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望海楼所处的地理位置。据《天津卫志》记载:“望海楼在河北望海寺前。”这里所说的河北,就是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老三岔河以北。至于在此处修建教堂的时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英…  相似文献   
33.
在某种总是比本体的存在之努力更加久远、比各种开端和原则更加久远的责任中,在无-本源的东西中,自我回归自身,对他者负责,是对于一切人而言的人质,在自己的真正非-可交换性中替代所有人。它是某个对于所有的他者而言的人质。因为最终并且首先,我甚至为他们对我的责任而负责。作为那个自我,我是一个支撑着那个"充满所有东西"的宇宙的人。这种先于存在和诸实体的责任或者言说,并不被本体论范畴说出。  相似文献   
34.
西方近代思想家在面临政教关系困境时转向了中国传统的儒学,后者独特的伦理体系中的普世性和兼容性为西方神人二分的本体论和主客体对立的知识论提供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参照系。莱布尼兹关于宇宙的预定和谐思想与宋代儒家理气关系的宇宙论有多方面的借鉴和阐发意蕴,在他看来,与西方上帝创世的宇宙论中所启示的自然法所不同的是:儒家的普世伦理是从中国人的家庭、社会和国家经验中体会出来的,它没有外在神启的武断性和绝对客观性,但是充满着情理交融的伦理秉性。  相似文献   
35.
狗年闲话     
在狗年刚刚开始之时写狗,绝对不是想要凑“狗年说狗”的热闹,只是在查阅“经上究竟提到多少动物”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圣经上讲到关于狗的地方特别多,由此而想起狗与人类的关系,才有了写狗的念头。天主起初创造万物时造了狗,并让它成了人类的朋友,大概要比牛马的训养有着更久远的历史。古埃及人  相似文献   
36.
黄蜂     
在耶路撒冷地区,黄蜂是一种很厉害、其外形很可怕的体型较大的蜂类,主要栖息于炎热而阳光充足的地带。通常,雄蜂比雌蜂个头小,辨认它们的方法,只要头部是黑色的黄蜂,它绝对不是母黄蜂。黄蜂的翅膀上大多带有金属般的光泽,在它的腹部长有红色的绒毛,斑点中自然形成两条纹路。它们的幼虫以昆虫为食物。  相似文献   
37.
造物主公平地赐给我们每一天,当我们还未来得及掀起睡梦的窗帘,早晨的第一次十字圣号让我们仰视墙壁的苦像,崭新的一天又要开始。走出门外去,那缕恩光永远映照着属于自己的底色,根植于心壤的基因,随我们一起前行,生命之旅便又有了德行的沐浴。有了挚爱和荣主益人的机遇,我们带着爱上路。  相似文献   
38.
生活的哲学     
在缪勒的《辩证法》(Dialectic,1953年,纽约)这本书中,有一章是“伦理学”。本译文只译出“伦理学”中的一节。缪勒在这一节中,首先叙述和批评了伦理的唯物主义、快乐主义、进步哲学、道德主义与反道德主义,说它们“夸大和孤立生活的要素”,都没把握住生活的辩证的整体。缪勒于是提出他的生活的哲学。他认为生活是一个“辩证的整体”,是“诸矛盾的一个不矛盾的统一性”,“其中没有一方面能有希望获得决定性的胜利”。道德的绝对理念应当存在于生活的斗争中而又超出生活的斗争。他的生活哲学的辩证原则是:“无条件地肯定”“道德的斗争”,“不要夸大或孤立一个价值而牺牲别的价值”。他认为,活力和精神是伦理的两极,这二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如果只有精神而没有活力,那么精神就成为死的精神,这样就陷入了道德主义和形式主义。如果只有活力而没有精神,那么活力就没有意义与方向,这样就陷入反道德主义。在本节最后,缪勒强调“个人的快乐”和“社会的福利”这两个对立面的不可分的统一性,并借此反对共产主义。他说,“孤立起来的个人主义就成为一种与社会的福利相矛盾的‘粗野的自私自利’,而孤立起来的社会福利就陷入一种极权的共产主义。”缪勒的观点是一种反动的新黑格尔主义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凶恶敌人。  相似文献   
39.
如果把哲学定义为:对現实中人的存在的一切根本价值(意义)的邏輯的(真实的)反省;那么,最广义的教育就是:在哲学所思考的一切价值方向或价值度中人的自我实現。沒有哲学,教育就不会有自我认識;沒有教育,哲学就会成为沒有生动內容的邏輯形式,沒有实踐的理論。  相似文献   
40.
下面是一个被复原的对话 ,它出自 1 96 3年科尔汉默 (Kohlhammer)在斯图加特出版的一本书 (属于“2 0世纪哲学家”系列 )。在此书中 ,我的随笔《马丁·布伯和认识论》以德文面世。我节录了布伯出于极大善意对我的异议所作的答复。我曾给他写过一封信 ,他的回信只有几个礼貌性的词。它们是手写的 ,位于一个打印文本的下面。布伯曾把这个打印文本(于 1 96 3年 )寄给所有那些祝贺其 85岁生日的人们。这个文本从未出版。由于其本身的独到优美 ,我在这里把它奉献给大家。也许读者并不因我出版自己的信而认为我自以为是。我这样做只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