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以回族儿童为被试,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两个研究分别考察了回族儿童族群偏爱态度的形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1借鉴经典的学前儿童种族族态度测验法,发现儿童在4岁时开始具有民族类别意识,并产生内群(回族)偏爱态度;研究2运用内隐联想测验范式以及自我报告法,发现无论内隐态度还是外显态度,儿童均表现出强劲的内群(外群体为汉族)偏爱态度,并且内隐偏爱态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强,外显态度随年龄增长趋于稳定。最后讨论了本研究与国外研究结果差异的原因,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2001年3月16日凌晨,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日一样,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然而,善良的人们没有想到,一个罪恶的身影向他们悄悄逼近…… 从凌晨4时16分到5时01分,石家庄市四处居民宿舍楼接连发生爆炸。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6月28日,中国佛教协会一诚会长会见了由台湾财团法人贤德惜福文教基金会董事周荃、郑又平为团长带领的"2009暑假纵横北京"参访团一行。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心理健康素养概念的研究及其测量的演进。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的新概念框架。新概念将心理健康素养定义为个体在促进自身及他人心理健康,应对自身及他人心理疾病方面所养成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新概念框架包含“心理疾病应对——心理健康促进”和“自我——他人”两个维度;在内容上包含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三个方面。文章还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夫妻生活本是两个人的事,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即使他们之间有了一点小小的不快,也会很快就得到化解。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在我们平静的家庭生活中,其实始终隐藏着一些你没有加以警惕的人,他们是夫妻生活的隐性杀手,随时都可能在你不注意的时候乘虚而入。如果你由于种种原因和 相似文献
17.
18.
把握精神家园的生成规律对于科学、合理地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精神家园作为人创造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是在主客观的双重作用下、在个体与群体价值的相互影响下生成的。精神家园的建设过程是文化不断走向自觉的过程,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重点应解决好"共有"、"当代"和"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