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历史悠久的徽州当地的派系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建筑造型与高超的表现艺术水平,展现了我国风俗文化之精华,其中一些建筑元素雕镂工艺精湛,造型异常丰富。文章通过对徽派建筑文化特殊点进行一系列研究,通过对安徽实地的考察,对其元素进行了提取与分析,对各种传统类型的建筑元素的现代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呈现出既含有优秀文化意境,又不失雅致,且具有中国民族艺术气息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92.
如何面对患者的知情不同意,是医师尊重病人自主权时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也是医师履行职业责任不可回避的事实.通过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对目前我国病人及家属知情不同意的现状,知情不同意的类型、原因以及医师面对病人的知情不同意时容易走进的误区,正确处理知情不同意的意义做了分析和讨论,以便为维护患者的利益,减少医惠冲突,完善医师专业精神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
94.
如何对待病人的知情不同意,是履行知情同意时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也是临床医生经常面对的伦理难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病人及家属知情不同意的现状,并对知情不同意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找出知情不同意的社会心理原因,从而为保护患者的利益,减少医患冲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
汉字材料的性质对视觉短时记忆广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钧  孙昌识 《心理科学》1998,21(2):146-149,158
汉字材料的熟悉性和复杂性对视觉短时记忆(VSTM)广度的影响研究存在分析。本研究在实验设计上区分了汉语字词的熟悉性和复杂性维度,探讨了它们对VSTM广义的不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材料的熟悉性是影响汉语字词VSTM广度的最重要因素,材料的复杂性影响不大;(2)在材料熟悉程度一致,被试在11-20岁年龄范围条件下,汉语字词VSTM广义将保持相对恒定(3)在承认“组块假说”的前提,汉语字词VSTM  相似文献   
96.
论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国家的特殊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国家的特殊道路江丹林,孙麾马克思晚年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从现象上看,是对他50年代形成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理论的否定。据此有人认定,马克思晚年改变了他以前一贯坚持的关于社会发展“单线论”的观点,而重新选择了“多线论”的立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单线论”错把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发展的理论,变成了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多线论”则把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多元发展的论述突现出来,否定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把各个民族的发展看作是彼此独立的互不联系的历史进程。科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人类社会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特殊道路的关系。从历史上看,“单线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被普遍认为是对马克思社会形态更替理论的正统解释,因为斯大林把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所有制形态依次更替机械地理解成人类社会的单线发展模式。随着“单线论”愈来愈无法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各个不同民族国家的发展道路,“多线论”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例如,意大利学者翁贝托·梅洛蒂所著《马克思与第三世界》一书,具体提出了对马克思历史发展概念的“复原”  相似文献   
97.
肿瘤生物治疗给当代医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98.
“人际宽恕”乃是过错行为的受伤害者对过错方的一种原宥行为。德里达提出“唯有宽恕不可宽恕者方为宽恕”。该主张从当事人双方的相互行为后撤,强调受害者单方面的无条件的“赠予”性宽恕。但这种主张却忽视了过错方视角以及与之相应的宽恕的“挣得”性特征。思考“不可宽恕者”这种特殊形式的“人际宽恕”需要综合考量当事人双方选择上的开放性,尊重当事人尤其是受害者的“体验之秘密”。为此,我们借助道德心理学分析,趋近对“不可宽恕者”的性质与面貌的同情性理解与准确的呈示,避免像德里达那样简单地回避或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99.
1 问题的提起 :伦理人类学种种伦理人类学[1] (Ethicalanthropology)作为哲学人类学的分支 ,曾有着浓厚的宗教人类学传统 ,并与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相交叉 ;当代 ,它与诸多的应用人类学 ,特别是医学人类学和生命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发生密切关联。其对于医学 ,尤其是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医学的发展以及卫生资源分配的伦理政策的作用不可忽视。尽管我们尚来不及对这一新兴学科进行认真的学理性考释 ,但它客观上已经对各国的医疗政策发生深刻影响。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对其理论核心和研究方法进行必要的研究性对话 ,以…  相似文献   
100.
杨克列维奇用"遮遣法"或否定法的哲学来改造柏格森思想,并以其作为分析因二战犹太人所遭受的磨难而引发的"宽恕"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宽恕行为的静态模式中,事关宽恕行为的当事人与宽恕资格问题,杨克列维奇提出了"宽恕的不可能性"命题,主张对于纳粹罪行的追溯"不受时效约束"。而在记忆、意识与自由参与其中的动态模式中,作为具有创造与生成能力的行动之人,宽恕将永远存在。借助"遮遣法",杨克列维奇提醒我们,宽恕与恶处于永恒的角力之中。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伦理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