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40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7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8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道教审美文化的历史、特色及将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道教文艺为代表的道教审美文化 ,是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一条独特的分支 ,曾经对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 ,道教文学源远流长 ,道教艺术别具特色 ,道教美学思想富于民族特色。进入新世纪 ,怎样研究和引导道教审美文化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有利于抵制邪教 ,也应提上文化发展的日程。  相似文献   
162.
陈斯一 《世界哲学》2017,(3):122-128
在《形而上学》A.3中,亚里士多德将早期自然哲学家从提出质料因、到提出推动因,再到提出目的因的哲学史进程表述为"真理的强迫"。本文试以《形而上学》A.3文本中真理的两次"强迫"为线索,分析亚里士多德阐述早期自然哲学史的内在逻辑,并以此为基础揭示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体系(特别是其四因说)的目的论理路。  相似文献   
163.
为修订中文版过剩适应量表(OAS-C),并检验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抽取589名大学生(样本1),278名大学生(样本2)和174名大学生(样本3)进行施测.效度分析结果表明,OAS-C为二因子结构,包括外部适应过剩和内部适应匮乏.该二因子模型拟合良好,且与各效标间呈显著正相关.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内部一致性系数...  相似文献   
164.
本研究采用经典背景线索范式,在分布式注意(限制眼动)和集中式注意(自由观看)两种模式下考察不同媒体多任务经验者的内隐记忆表现。实验1要求被试在学习阶段自由观看场景并搜索目标,在测试阶段限制眼动并使用外周视野搜索目标。实验2将学习、测试阶段的注意模式反转。结果发现,高媒体多任务经验者在两种注意模式下均表现出背景线索效应;低媒体多任务经验者仅在集中式注意模式下表现出背景线索效应。结果表明,高媒体多任务经验者在分布式注意模式下存在一定的内隐记忆优势。  相似文献   
165.
汪婧一 《美与时代》2014,(11):81-81
地方性高校的音乐教学不同于艺术专业类院校,传统的授课方式,照搬专业类院校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众多地方性高校的音乐类学生的需求。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门专业骨干课,更需要在高校转型发展下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步深化,提高学生素质,探索改革创新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66.
一牧师 《天风》2014,(7):24-25
<正>不少地方的教会在礼拜之前都有教唱赞美诗的安排,教唱的内容原来都是唱当天礼拜中要唱的诗歌。其缘起大约一则因为来礼拜的人日渐增加,不都会唱赞美诗;二则有些新的诗歌需要学习:三则大家一起唱诗,可以避免礼拜前嘈杂的谈话声。几十年来,大多数教会的信徒已经基本会唱那几首经常使用的赞美诗了,于是这个教唱便有点"例行公事"。有的教会借此机会教唱其他诗歌或短歌,笔者并不反对这样做。问题在于教唱礼拜中要用的赞  相似文献   
167.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匠2000年的发展历史中,道教形成了一整套教理教义和仪轨规范,并且相互联系、互有反映.作为一名全真道士,笔者以每日的玄门功课为例,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尊道贵德思想和爱国爱教情怀.  相似文献   
168.
《法华经》在日本是非常受欢迎的一部经典。厩户皇子(圣德太子)讲经的事情未必是事实,但他所著的《法华义疏》是在日本完成的可能性很高,①可以说最晚在奈良时代初期,《法华经》已被日本人所关注了。奈良时代,《法华经》作为护国经典及忏悔灭罪的经典被信仰,同时也成为法相宗、三论宗等各学派研究的对象。到了平安时代,天台宗更是将《法华经》奉为"皆成佛道"的经典,也可以说确立了《法华经》在日本佛教中的地位。此后,镰仓时代的日莲  相似文献   
169.
1、人是上帝的合作者我们不是历史的合作者,我们是上帝的合作者。 (马里坦:《论现世的制度与自由》,1933 年,第103页;《关于历史哲学》, 1959年,第72页) 2、人具有天赋的自由意志我们要使任何人类社会都组织得井井有条并有利于大家,就应当以这个原则为基础,即人人都具有人格的特性。这就是说,人具有天赋的理智和自由意志。因此,人本身具有直接来自其本性的权利与义务,而这些权利与义务是一下子同时涌现出来的。因此,它们是普遍的和不可侵犯的,而且无论如何不能剥夺的。 (约翰二十三世:《人世和平》通谕, 1963年4月11日)  相似文献   
170.
相比独自经历情绪事件,在群体中与他人共享情绪事件会放大个体的情绪体验,该效应被称之为群体共享情绪的放大效应。以往研究为群体共享情绪放大效应提供了部分间接的实验证据,但以往的理论,如群体共同关注理论和情绪传染理论,并不能对该效应做出很好的解释。基于社会评估理论和共享现实理论提出的评估–证实–放大模型可较好地解释群体共享情绪的放大效应。未来研究可在真实互动的群体情境中检验群体共享情绪放大效应及评估–证实–放大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