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89篇
  3028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117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109篇
  1984年   103篇
  1983年   130篇
  1982年   85篇
  1981年   82篇
  1980年   72篇
  1979年   76篇
  1978年   62篇
  1966年   48篇
  1965年   133篇
  1964年   104篇
  1963年   126篇
  1962年   54篇
  1958年   60篇
  1957年   55篇
  1956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本研究从三种宗教出发考查了一神论宗教的自我认知中的神圣和人类他者的表征。自我认知的概念是以叙事数据中的语义系统和情景知识为基础。考虑到认知图式形成中社会背景的重要性,本研究强调了比较宗教设计中的自我认知。样本包括60名指定的具有宗教背景的被试,对他们进行结构性访谈。在潜在语义分析(LSA)的计量模式中,通过比较自我和其它表征来绘出犹太教徒、伊斯兰教徒和基督教徒的图示。结果表明对所有的被试来说,在认知模式中的神圣表征与其父母相去甚远。与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不同,伊斯兰教徒好像是以自我认知为基础来表征人性的其它方面,这种自我认知主要参考对神圣的理解。在考查计量语义空间的时候,被试通常是通过与神圣和类似人物相应的方式来表征自我的。  相似文献   
832.
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哲学上的伟大的革命变革——是由科学和实践的整个发展过程所准备和推动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除了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以外,同样也需要科学理论的前提条件,其中包括自然科学的前提条件。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前,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证明了马克思以前哲学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的、机械的局限性,阐明了自然界现象的客观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提出了必须创造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造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时就是以这些自然科学的材料为  相似文献   
833.
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永恒追求。东西方的理论均认为意义源于个体内在的自我结构,即自我概念。为了验证自我概念对生命意义的影响,对68名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现场实验结果显示,控制生命意义基线水平和正负情绪后,自我概念仍显著预测生命意义;且自我概念提高组的生命意义得分显著高于降低组。行为实验结果显示,在高、低生命意义词汇记忆任务中,相比于低生命意义词,自我概念提高组对高生命意义词的再认率更高;相比于高生命意义词,自我概念降低组对低生命意义词的再认率更高。这些结果均表明,自我概念影响生命意义。结果暗示构建积极的自我概念形成强大的内心才是个体生命意义构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34.
本文报道了儿童理解偶然现象发展的两个实验,实验目的在于了解儿童是否理解自然界的偶然现象及难以预料的结果的不确定性.实验方法是询问儿童是否知道偶然和必然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及为什么.  相似文献   
835.
1.导言 1956年,伽里略(W.B.Gallie)提出,某些确定的政治概念,如社会公正之类,基本上都是可被反驳的。自那以后,出现了许多这方面的专门文献。一些文章支持伽里略的论点,另一些文章则反对它。康诺立(W.E.Connolly)是支持派的首领,格雷(John Gray)是反对派的领导人。不过,康诺立在他的著作第二版中的主张已经  相似文献   
836.
所指公理所指词语的每一次出现并非都是所指,选一点必须记住。现在我们要对定指作一分析。与大多数言语行为不同,所指很早以前就成为哲学家探讨的问题,至少可追溯到弗莱格(实际上可追溯到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倘若不能再早的话)。为此,我们将仔细地逐步展开分析,探讨许多哲学问题。我们将陈述的理论属于由弗莱格开  相似文献   
837.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出生于德国的爱尔富特,成长于俾斯麦时代的德国。他的父亲曾先后就任普鲁士众议院和德意志(魏玛)共和国国民议会的众议员。韦伯曾先后在柏林和海德堡求教于历史  相似文献   
838.
本文是慕尼黑大学教授、《费希特全集》主编 R.劳特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邀请,在1986年11月18日作的学术报告。作者认为,费希特从推广与贯彻康德的先验感性论与先验分析论出发,建立了知识学辩证法。这种辩证法将主体与客体、自我的反思与物质的阻碍、自由与必然综合为一体,使理解社会存在成为可能,从而超出康德所见的范围,在最近两个世纪中开始了凯旋的进军。  相似文献   
839.
尼采是能为人类提供永久的思想财富的寥寥可数的儿个哲学家之一。仅就尼采在哲学范围内的影响而论,我们发现在他的作品中至少有三种迥异的哲学类型。第一种是“形而上学”。从这个角度来讲,权力意志可被解释为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尼采的相同事件的永恒循环之说也可依此解释。著名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840.
解释-理解争论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给历史科学的或者更一般地讲,“精神科学”的方法论的自由性主张提供一个认识论基础,J.G.德罗伊森的《历史概论》(1858)和狄尔泰的《精神科学引论》(1883)首先把“解释”和“理解”作为专门的术语进行了区分。与被认为是以因果解释和定律论解释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相反,历史学和精神科学被认为是以作为“理解的艺术学”的解释学为基础的(施赖伊马赫,A.伯克)。这个两分法尤其针对的是较老的唯科学论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还原论(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