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89篇
  2932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116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108篇
  1984年   102篇
  1983年   129篇
  1982年   83篇
  1981年   79篇
  1980年   71篇
  1979年   76篇
  1978年   61篇
  1966年   48篇
  1965年   131篇
  1964年   104篇
  1963年   127篇
  1962年   54篇
  1958年   60篇
  1957年   53篇
  1956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901.
1.矛盾的概念对辩证法哲学,对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来说,是根本的概念。这一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化和发展过程之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事物固有的矛盾产生的结果。我充分意识到,许多人对我这样谈论矛盾会感到不可理解甚至可笑,因为这种说法似乎破坏了哲学、逻辑和常识的最基本、最明显的原则。特别是,人们通常把矛盾看作是荒谬和非理性的同义词,并且坚持认为,遵守逻辑的无矛盾律是一切合理的、科学的思维的必要前  相似文献   
902.
现在我们来讨论《哲学全书》(1817年)的体系。黑格尔在很久以前就决定了他的体系必须有3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很明显,既不是对《逻辑学》中范畴的考查逐步引导他清楚地认识到,一旦你把自己交付于无情的辩证法,你就会被从存在驱赶到绝对观念,绝对观念又不可抗拒地要外化自身为自然,于是下一部分就只能是自然哲学;也不是对自然哲学进行的多年研究使黑格尔终于看到动物有机体如何产生了它的反题——精神,于是精神哲学必定是第三部分。许多关于黑格尔体  相似文献   
903.
论马克思著作中拜物教、异化和意识形态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拜物教和异化的联系 1984年,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社会科学院举行多学科的综合会议,讨论马克思著作中异化概念的内涵和作用问题。与会者要回答的问题是:异化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大厦中占居什么地位。这就是说,要把“异化”概念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加以理解,并对它的内涵加以规定。十位与会者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其中两位直接了当地反对把“异化”纳入马列主义哲学的“范畴系统”。  相似文献   
904.
我将从我所喜爱的哲学的一般性解释开始。也就是说,我将要对我所理解的分析哲学的本性作出说明,并且同时还要实践这种哲学。当然,“哲学”这样一个大名称并不总是在一切时候都仅仅意谓着完全相同的东西。就是在现在,它也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意谓着一个并且同一个东西。这一点可以用许多方式来说明。奇怪的是,通过英语诗歌也能够对此作出说明。“philosophy”(哲学)这个词在英语诗歌中的出现并不是非常频繁。〔与其它的词,例如“love”(爱)以及“death”(死)相比,它出现的次数要少得多。〕但是,有的时候它的确出现了。在密尔顿的假面剧《科玛斯》(Comus)中,一个角色说道:“神圣的哲学是多么迷人呵!”  相似文献   
905.
本文是苏联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主任А.Д.科西切夫教授应本刊之邀,专门为本刊撰写的短文,从中可以看到苏联哲学在苏共27大之后出现的若干新的动向。  相似文献   
906.
M.库克  王喆 《现代哲学》2012,(2):23-32,50
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理论为探讨道德问题提供了一个思想框架。这个思想框架也可以扩展、运用到伦理问题领域。哈贝马斯在尊重个体自治和合理性论证的前提下,也为后形而上学的伦理问题指出了方向:批判性地吸收形而上学和宗教的真实内容,为探讨什么是好生活、好社会的问题提供帮助。但如同榜样人物对他人的示范和影响一样,形而上学和宗教的内容的被吸收、翻译或显现,也依赖于主观的、偶然的经验因素。这样,为了坚持后形而上学的伦理学思想,我们可以放弃哈贝马斯的认知建构论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907.
直视不可能性:克尔凯郭尔、德里达以及宗教的再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克尔凯郭尔在假名作品《恐惧与战栗》当中描述过“信仰”的“双重运动”,《再现》当中描述过对“再现”的“超越”,它们与德里达所说的“对于不可能的事情的经验”之间有着惊人的对应。因此在主线上,德里达提出的对于不可能的事情的激情与上述两部假名作品当中所提出的“宗教”范畴彼此呼应。一种“不可能性的公理”构成了德里达所说的“没有宗教的宗教”,而不是简单的宗教;构成了某种“宗教的再现”。于是,德里达和克尔凯郭尔的假名作者们拉近了宗教和解构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908.
理论伦理学罗素在他最早关于伦理学的思想中抱有浪漫主义的黑格尔主义观点,认为宇宙本身就是善的,是“理智的爱”的适当对象。他接受这个观点是受了麦克塔加特①的启发,但是这一观点不久就对他失去了的吸引力。罗素对伦理问题最早的认真研究见于他在1910年发表的论文《伦理学要义》,这篇文章表明他遵循G.E.摩尔在其《伦理学原理》(PrincwiaE山ic)中所倡导的学说。摩尔在该书中争辩说,善是一种不可定义的、不可分析的然而却是客观存在的性质,存在于事物、行为和人身上,是通过直接的道德直观行为知觉到的。摩尔抱有某种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909.
董仲舒研究:欧洲北美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董学研究的先期阶段在最近四十年间,欧洲北美董学研究有着显著的进展,它是在两个学术阶段中展开的.从时间意义上看,其间已面世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当可观:从方法论意义上看,学者们都从董仲舒著作的可信性入手展开研究.先期学术阶段始于本世纪中叶,一直延续到70年代,以几部中国哲学史的出版为表征.这几部哲学史包括对归于董仲舒的有限的选集内容的评价和翻译.这类著作中最出名的三部是德克·布德英译的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陈荣捷的《中国哲学史料集》和F.W.莫待英译的肖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最近,这类专门著作有本杰明·施瓦茨1985年出版的《古代中国思想界》.  相似文献   
910.
Ⅱ p.168说人们相信统治者有这些力量,而统治者都非常明白自己没有,或者仅仅因为他低能或白痴才不明白,那是不对的。但是,统治者的力量这一观念是以该观念与经验——不管是人民的还是统治者的——相协调的方式起作用的。说虚伪在起作用,仅因为它通常十分靠近人们所做的大部分事情。 p.169当我们的(或至少是我自己的)同伴中的某人笑得太过分时,我会有意无意地抿紧嘴唇,好象我相信这能让他闭嘴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